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中国牙及牙槽外科回顾与展望
    胡开进, 薛洋, 周宏志
    2016 (6):  481-489. 
    摘要 ( 494 )   HTML( 4)   PDF(1090KB) ( 385 )  
    自1839年英国传教士Benjamin Hobson(合信)将现代牙科技术和理念传入中国至今,中国牙及牙槽外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一停两快三慢”6个发展阶段。1911—1936年,多所牙医学校相继建立,与牙及牙槽外科有关的牙科杂志创刊,是第1个快速发展阶段。1937—1949年,8年抗战继而4年的解放战争,使得刚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牙槽外科被迫慢了下来。1950—1960年,多部牙及牙槽外科专著问世,相关手术方法得以革新,是第2个快速发展阶段。1961—1978年,由于我国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与国际缺乏交流,导致整个科研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牙槽外科的发展也基本处于停滞不前阶段,甚至还有倒退迹象。1979—2004年,牙槽外科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室,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颌面外科,导致我国颌面外科的研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牙槽外科的发展则相对缓慢。2005年以后,独立的牙槽外科临床分支建立,牙槽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牙及牙槽外科,无论是在临床技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是我国牙及牙槽外科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髁突软骨细胞共培养诱导软骨化分化的实验研究
    盛夏涵, 曲禄瑶, 蔡协艺
    2016 (6):  490-494. 
    摘要 ( 373 )   HTML( 1)   PDF(931KB) ( 316 )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髁突软骨细胞共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软骨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与髁突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 2∶1 比例混匀为共培养组,细胞终浓度为1.2×104/mL;以相同浓度的髁突软骨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相同浓度的BMSCs作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阿利新蓝染色、ALP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成软骨分化;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Ⅱ型胶原、Ⅹ型胶原的表达。采用SPSS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培养组与实验组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为典型软骨细胞形态,而对照组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共培养组较其他2组细胞增殖能力强;共培养组与实验组阿利新兰染色、ALP染色均为阳性;Western 免疫印迹显示,共培养组细胞的Ⅱ型胶原、Ⅹ型胶原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在共培养中,BMSCs有利于髁突软骨细胞表型的维持以及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同时,髁突软骨细胞具有诱导BMSCs向软骨分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DNF在修复SD大鼠模型脱髓鞘位点中的作用
    朱冰洁, 郭永峰, 李明子, 周青
    2016 (6):  495-498. 
    摘要 ( 250 )   HTML( 0)   PDF(1111KB) ( 343 )  
    目的 研究GDNF对三叉神经痛SD大鼠模型中脱髓鞘位点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30只已经建立成功的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分为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以及空白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大鼠脑定位仪上,向大鼠左侧三叉神经根注射2% GDNF 10 μL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则在左侧三叉神经根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空白组不予处理。解剖游离大鼠三叉神经节,行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变化。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7、14、21、28 d,治疗组大鼠较对照组对疼痛反应刺激迟钝,三叉神经节内星形角质细胞较治疗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三叉神经痛病变多与神经变性、脱髓鞘病变有关。GDNF能够有效参与痛觉过敏的调控过程,并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纤维修复再生,参与调控三叉神经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对上颌窦黏膜功能的影响
    刘小郁, 白希婧, 杨学文
    2016 (6):  500-504. 
    摘要 ( 392 )   HTML( 0)   PDF(1173KB) ( 286 )  
    目的 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做20 mm×2 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 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颈交感神经干大鼠DO中牵张区NE/adrb3的表达与MSCs动员的关系
    杜兆杰, 张雅博, 符涛, 石东岳, 杨擎天
    2016 (6):  505-509. 
    摘要 ( 243 )   HTML( 0)   PDF(1647KB) ( 257 )  
    目的 检测断颈交感神经干后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牵张区去甲肾上腺素(NE)/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3)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20只,平均分为4组(n=5)。实验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器植入术复合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器植入术,分别于牵张期开始和牵张期结束处死动物并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NE/adrb3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NE/adrb3主要表达于血管周。与对照组相比,断交感神经后NE/adrb3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弱,到牵张期结束已无明显表达;实验组Nestin在牵张期开始及结束时,均广泛表达于成骨基质和血管周,且主要集中于成骨基质,而对照组Nestin主要表达于血管周。结论 牵张成骨(DO)中交感神经通过NE/adrb3反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及向成骨基质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服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体格发育的近期影响
    董建勇, 李凯, 岳琳琳, 李荣慧, 黄莹莹, 刘少华
    2016 (6):  510-513. 
    摘要 ( 434 )   HTML( 3)   PDF(499KB) ( 317 )  
    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血管瘤患儿资料,手术切除者为手术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者为普萘洛尔组。于2014年12月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收集患儿体格发育指标,以2组患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质指数、体重/身高、胸围/身高、坐高/身高等 10 项指标作为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标准,将获得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2组指标数据分别与《中国七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和WHO儿童正常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并以年龄、性别和居住地作为协变量,采用SPSS 18.0 软件包对2组患儿各项生长指标作协方差分析。结果 118例患儿(普萘洛尔组92例,手术组26例)纳入研究,经统计学分析,10项指标中仅身高和胸围有统计学差异(P=0.038<0.05,P=0.041<0.05),普萘洛尔组患儿身高、胸围均值分别较手术组低11.11 cm和3.25 cm。结论 长期口服普萘洛尔可能延缓血管瘤患儿的身高和胸围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G3长链非编码RNA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孔亮, 张珊珊, 杨宏宇, 方征宇
    2016 (6):  514-517. 
    摘要 ( 368 )   HTML( 0)   PDF(495KB) ( 301 )  
    目的 检测舌鳞癌中MEG3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4例舌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EG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实验结果经Graphpad软件分析后,绘制散点图并作不同方法的相关分析。结果 舌鳞癌组织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MEG表达显著降低(P<0.01)。MEG3的表达在舌鳞癌晚期(Ⅲ-Ⅳ期)中较早中期(Ⅰ-Ⅱ期)显著降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灶较原发癌灶表达减少(P<0.05)。结论 MEG3在舌鳞癌中表达显著降低,与舌鳞癌的转移倾向有一定关系,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临床分期、分级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锚固钉位置骨皮质厚度的CT测量分析
    孙守福, 李慧萍, 张善勇, 郑吉驷, 甄锦泽, 徐伟峰, 郭克, 钟晓琪, 曲鹏宇
    2016 (6):  518-521. 
    摘要 ( 475 )   HTML( 0)   PDF(636KB) ( 827 )  
    目的 通过测量髁突颈后缘锚固钉植入位置骨皮质的厚度,为建立2种医用锚固钉植入髁突颈后缘拔出力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在本院拍摄CT的成年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共232侧髁突,利用CT采集颌面部数据并测量髁突颈后缘骨皮质厚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2侧髁突颈后缘骨皮质厚度均值为2.05 mm,男性骨皮质厚度均值为2.04 mm,女性骨皮质厚度均值为2.05 mm,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0~34岁髁突颈后缘骨皮质厚度均值为2.05 mm,35~49岁均值为2.06 mm,≥50岁均值为2.03mm。经统计学分析,只有20~34岁和35~49岁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2组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实验为建立2种医用锚固钉植入髁突后缘拔出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奠定了基础,骨皮质厚度与锚固钉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辅助保存性外科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
    胡颖恺, 杨驰, 徐光宙, 王保利, 浦益萍
    2016 (6):  522-526. 
    摘要 ( 246 )   HTML( 0)   PDF(1627KB) ( 311 )  
    目的 寻求清除病灶的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和骨组织功能性的手术方法,应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和术后反应。方法 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性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的21例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前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可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和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 15例采用开窗骨板复位法,6例采用去骨开窗法。均在20 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 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 d;8例术后鼻腔渗血1~3 d;1例患者术中见化脓性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例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 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和骨板;数字化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性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自体骨在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军平, 陈富广, 邝见娉
    2016 (6):  527-531. 
    摘要 ( 514 )   HTML( 0)   PDF(1021KB) ( 404 )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联合自体骨在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行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的13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和C 3组,在移植牙根周骨质缺损区分别填塞不同的移植材料。A组60例采用PRF联合自体骨植入;B组35例单纯植入PRF;C组35例单纯植入自体骨,随访12 个月,对术后移植牙松动度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 12 个月,A 组成功率为80%,有效率为 96.4%;B 组成功率为51.4%,有效率为80%; C 组成功率为57.1%,有效率为77.1%;经χ2检验,A组与B组、C组间的成功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成功率、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自体牙移植中植入PRF联合自体骨可促进牙周成骨,有利于移植牙的稳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菌药物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局部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鲍馥羚, 唐海阔, 李泓钰, 黄洪章
    2016 (6):  532-537. 
    摘要 ( 286 )   HTML( 0)   PDF(785KB) ( 348 )  
    目的 评估抗菌药物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局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600例符合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CG组)、0.12%葡萄糖酸氯己定组(CHX组)、阿莫西林组(AMX组)和0.12%葡萄糖酸氯己定+阿莫西林组(CHX+AMX组),每组400例。CG组不予用药;CHX组术后第2天连续含漱用药5 d;AMX组术后连续口服用药3 d;CHX+AMX组为2组用药同时使用。随访、记录术后第1、3、7、14天患者出现干槽症(AO)、术区感染(SSI)以及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1452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其中35例AO(2.41%)、65例SSI(4.47%);CG组11例AO(3.03%)、22例SSI(6.06%);CHX组10例AO(2.78%)、17例SSI(4.72%);AMX组8例AO(2.21%)、15例SSI(4.14%);CHX+AMX组6例AO(1.63%)、11例SSI(3.00%)。4组术后感染及术后反应指标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局部感染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73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中14例皮瓣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佳, 白爽, 孙长伏, 刘法昱, 徐中飞
    2016 (6):  538-541. 
    摘要 ( 329 )   HTML( 0)   PDF(521KB) ( 255 )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 2006—2015年共制备 273例游离皮瓣,其中259 例成功 ,14 例发生皮瓣危象。对发生皮瓣危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 软件包进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同时统计14例皮瓣危象患者在发生皮瓣危象6 h内积极抢救的成功率。结果 游离皮瓣危象与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年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戒断症状,以及超重(即BMI数值>25)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P<0.01)。皮瓣危象时间超过72 h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3.3%。结论 局部或全身感染是皮瓣危象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BMI过高、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酒精截断症状与皮瓣危象无关。皮瓣危象发生时间越晚,皮瓣的抢救成功率越低。一旦发生皮瓣危象,即使超过72 h,及早探查、纠正危象原因,也能取得一定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反角涡轮钻改良拔除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洁, 沈国华, 吕翔, 王晓英, 李春艳
    2016 (6):  542-544. 
    摘要 ( 407 )   HTML( 3)   PDF(429KB) ( 306 )  
    目的 评析低位水平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应用45°涡轮钻改良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施以传统三角瓣法和高速涡轮钻拔除;实验组则采取涡轮钻彻底分牙法配合三角切龈拔除第三磨牙。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肿胀、牙龈撕裂、干槽症与开口受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位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应用45°反角涡轮钻采用彻底分牙法配合三角切龈拔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肿胀、牙龈撕裂、干槽症以及开口受限发生率低等优势,相对传统涡轮钻拔牙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间牵引钉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173例临床分析
    高志彪, 白振西, 曹伟靖, 王原明
    2016 (6):  545-548. 
    摘要 ( 566 )   HTML( 4)   PDF(509KB) ( 307 )  
    目的 探讨颌间牵引钉应用于颌面骨折颌间牵引的效果、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方法 在173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总结分析颌间牵引钉的牵引效果、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 173例颌骨骨折患者中,122例术后咬合关系正常,无需牵引;43例咬合关系有偏差,经术后3~5 d牵引,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95%。主要并发症是牵引钉周围黏膜溃疡、疼痛25例(14.5%),牙根损伤5例(2.9%),牵引钉松动12例(6.9%),术中牵引钉折断7例(4.0%),邻牙松动、脱落少见。结论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牵引方法。掌握并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5例青少年正中多生牙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黄晓红, 许亮, 林珊
    2016 (6):  549-552. 
    摘要 ( 386 )   HTML( 2)   PDF(551KB) ( 345 )  
    目的 对近年来我科诊断治疗的95例129颗正中多生牙的临床特征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比较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已确诊的95例129颗发生在上颌前牙区的正中多生牙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多生牙的形状、数量、位置、方向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乳牙期(4~6岁)、混合牙列早期(6~9岁)、混合牙列晚期(9~12岁)及恒牙期(12岁以上)等不同时期多生牙的处理及12个月后复诊情况(以中切牙是否需矫正为标准),探讨多生牙的发病特点、治疗时机与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89%的正中多生牙就诊年龄在混合牙列早期(6~9岁);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2.44倍;66.32%的多生牙为单发,76.74%为圆锥形,55.04%为垂直向阻生,37.98%为倒置阻生。男女之间各项特征经似然比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较多生牙的处理及12个月后复诊结果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对恒中切牙影响最小,部分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有萌出潜力的病例,可观察3~6个月再拔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牙源性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5例报道
    李世豪, 黄子贤, 黄志权, 张大明, 梁启祥, 陈伟良
    2016 (6):  553-556. 
    摘要 ( 712 )   HTML( 2)   PDF(795KB) ( 577 )  
    目的 探索在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手术中应用内镜技术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间诊断为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5例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治疗,包括死骨刮除术和骨刮治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资料。结果 通过口内切口进行的手术平均时间为45.8 min。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评价手术疗效。1例患者出现术后下颌角肿胀。所有病例切口最小化且未遗留术后瘢痕。患者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结果感到满意。结论 内镜辅助手术口内微小切口隐蔽,用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的治疗,可保存患者颌面部的完整性,并且不留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卡-梅综合征(现象)16例临床分析
    王亚飞, 王忠强
    2016 (6):  557-561. 
    摘要 ( 340 )   HTML( 0)   PDF(1373KB) ( 235 )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卡-梅综合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16例确诊的卡-梅综合征患儿,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最小5 d,最大1岁8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瘤体位于头颈部8例,四肢6例,躯干部2例。16例患儿均首先采用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0.5~0.75 mg/(kg·d),连用7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5 mg/(kg.d),隔天1次,晨起顿服,1个月后开始减量至停药;瘤体局部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每周1次,平均3~5次。治疗中密切观察患儿瘤体大小、硬度、色泽及温度变化,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随访6个月~2 a,痊愈10例,显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1.3%。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泡沫治疗卡-梅综合征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激素的用量及服用时间,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技术用于钛网修复全上颌骨缺损6例报道
    刘秉尧, 曹罡, 董震, 陈伟, 徐金科, 张森林
    2016 (6):  562-566. 
    摘要 ( 363 )   HTML( 1)   PDF(2040KB) ( 238 )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钛网在修复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例因上颌骨肿瘤拟进行上颌骨全切除的患者,根据术前CT扫描数据,应用镜像和反求及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出患侧上颌骨的树脂模型;在此模型上对钛网进行塑形,制备出个体化钛网。采用Weber- Fergusson切口和上颌牙龈缘切口进行上颌骨全切除后,将个体化钛网植入缺损区,严密缝合面部和牙龈伤口。通过临床和CT检查,评价其颌面部外形与功能、眼球突度和眼眶容积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预弯的钛网不需要术中再次塑形和修剪,植入的钛网与缺损周边骨床贴合紧密。术后随访4~12个月,经临床和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两侧对称;无眼球内陷和复视,患侧眼眶容积和眼球突度与健侧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2例开口轻度受限,1例上颌牙槽突部钛网小部分外露,均为术后放疗患者。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预成型的钛网适用于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能精确恢复眼眶的解剖形态和容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人工颞下颌关节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烨欣, 张善勇, 郑吉驷
    2016 (6):  567-571. 
    摘要 ( 354 )   HTML( 3)   PDF(612KB) ( 367 )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近50年来飞速发展,材料的进步较大地引导和推动了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发展。人工关节材料发展经历了金箔、钽、不锈钢、钴铬合金、钛合金、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本文就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槽窝保存的研究进展
    邱瀚宣, 郑吉驷, 张善勇
    2016 (6):  572-576. 
    摘要 ( 448 )   HTML( 0)   PDF(572KB) ( 458 )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种植牙已成为牙缺失修复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拔牙后牙槽骨发生不可逆的生理改建过程,造成的骨量不足常为种植医师带来困扰。许多学者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或利用各种生物材料减少或限制牙槽骨吸收(即牙槽窝保存术),从而获得理想的美学和功能修复。本文就牙槽窝保存技术、微创拔牙、骨移植材料和屏障膜的使用等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