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郑家伟;李金忠;钟来平;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 5 (2): 83-90.  
    摘要1943)      PDF (1354KB)(3973)   
    口腔、咽癌(简称口腔癌,O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OP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27.4万例。虽然癌症治疗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20世纪60年代至今,口腔癌的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因素、生物致癌因素、遗传、机体易感性和种族等等。了解口腔癌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有助于鉴别和治疗口腔癌高危患者,并针对口腔癌的发病因素,寻找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9)
    2.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何悦, 陈珩, 安金刚, 郭玉兴, 潘剑, 田磊, 刘冰, 侯劲松, 李劲松, 蒋灿华, 李萌宇, 田臻, 许洁, 朱凌, 孙长伏, 郅克谦, 瞿晴, 宗春琳, 孙晶晶,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13-325.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01
    摘要572)      PDF (2051KB)(797)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与再生中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邹多宏, 刘昌奎, 薛洋, 胡开进,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19 (1): 1-5.   DOI: 10.19438/j.cjoms.2021.01.001
    摘要2037)      PDF (3998KB)(1357)   
    牙槽骨是牙医学的基础,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和口腔种植、口腔正畸、牙周及口腔修复等亚专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对牙槽骨进行有效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发展,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修复与再生理念,一种全新的骨增量技术快速发展,且在临床上获得了有效验证,即基于帐篷钉技术的骨增量方案。该技术具有技术敏感性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费用低等特点。另外,可以单纯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在不需要自体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牙槽骨严重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因此,该项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目前广大医师对如何正确将其有效用于临床仍面临诸多困难,如正规手术操作流程、帐篷钉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放置可吸收生物膜与放帐篷钉的顺序以及安放配钉的位点等。鉴于此,本项目组基于临床手术操作流程,撰写了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与再生中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旨在为广大口腔医师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并对其临床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郑家伟, 王绪凯, 秦中平, 范新东, 李凯, 杨耀武, 霍然, 刘少华, 赵吉宏, 汪小勇, 周德凯, 刘学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313-319.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01
    摘要823)      PDF (1061KB)(677)   
    自2008年以来,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和发布了多个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基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对血管瘤发病机制、普萘洛尔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专家共识进行更新,以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指导用药和管理,为临床上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科学规范。本更新主要是简化了临床检查、用药、监测流程,使之更具有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早期口腔鳞癌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病理因素的研究进展
    田雪蕊, 杨溪,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15 (2): 185-188.   DOI: 10.19438/j.cjoms.2017.02.018
    摘要358)      PDF (2529KB)(94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6. 口腔癌的预防
    郑家伟;钟来平;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9, 7 (2): 168-175.  
    摘要507)      PDF (1607KB)(1720)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病毒感染、营养不良、饮食习惯和局部刺激等,其中尤以吸烟、饮酒的危险性最大。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治疗口腔癌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64%左右,晚期患者的预后更差。因此,要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作者就目前口腔癌三级预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7. 早期口腔癌检查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金忠;李鑫;郑家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10 (6): 516-521.  
    摘要506)      PDF (783KB)(1359)   

    过去几十年,口腔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晚期口腔癌的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早期确诊的主要方法是切取活检,但该方法有创,且异常增生与早期口腔癌的区分过于依赖病理医师的临床经验。为诊断口腔异常增生和早期口腔癌,迫切需要可在门诊条件下操作简便、实用且无创的诊断工具。目前发展迅速的早期口腔癌检测方法包括光学系统检查、活组织染色、唾液检测、刷取活检、DNA分析等。本文对这些方法诊断口腔鳞癌及癌前病损的价值进行回顾与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8. 放疗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石荣华;蔡以理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 4 (6): 467-470.  
    摘要1878)      PDF (747KB)(1033)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以手术配合放疗等作为综合序列治疗,低剂量放疗对于未愈合伤口的微环境、愈合过程、局部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临床常用的45~58Gy及以上的高剂量放疗对于伤口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放疗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促进放疗后的伤口愈合因素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9.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临床分析
    王宏伟, 于淼, 秦兴军, 王丽珍, 徐立群,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12 (4): 360-364.  
    摘要457)   HTML2)    PDF (1571KB)(1056)   
    目的 分析总结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发现的一个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采集家族中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绘制家系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家系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结果:该家系4代共33人,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所有患病者均在11~13岁开始发病,14~16岁进入迅速增长期,18~20岁病变发展趋于停滞。发病时间集中在青春发育期,自限性明显。13例患病者中,8例有下肢长骨骨折病史,均集中出现在13~16岁,大多骨折3~4次,原因多为受到轻微外力。结论:该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根据其临床特征我们把病程分为3个时期:① 发病初期;② 迅速增长期;③ 生长停滞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10. 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 18 (4): 289-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2-0098.2020.03.001
    摘要1045)      PDF (7417KB)(688)   
    口腔癌及口咽癌是口腔颂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癌和口咽癌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口咽癌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二)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 3 (1): 3-9.  
    摘要1733)      PDF (611KB)(183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口腔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钟来平;郑家伟;张陈平;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 5 (4): 243-248.  
    摘要1463)      PDF (852KB)(1152)   
    口腔癌是第6位常见的癌症,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但当患者出现如疼痛、出血、溃疡、肿块、影响语言或吞咽疼痛等临床症状时,肿瘤可能已经出现了浸润和转移。因此,如何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筛选出口腔癌高危人群,实现早期诊断,是所有临床医师努力的目标。临床上除了常规的检查口腔病变(包括由口腔科医师、耳鼻咽喉科医师和内科医师检查)外,口腔组织的活体染色、光谱分析和刷取活检等手段有望实现口腔癌的早期诊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13. 牵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
    汪湧;何冬梅;杨驰;王保利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8 (6): 521-524.  
    摘要367)      PDF (726KB)(592)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经3~10周的牵引,使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20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经牵引拔牙后,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术后反应轻微。结论: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解决了术后下唇麻木、骨折等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拔牙更容易、更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4. 36例良、恶性淋巴上皮病临床病理分析
    叶为民;竺涵光;张志愿;钟来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 5 (3): 188-194.  
    摘要811)      PDF (1128KB)(840)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上皮病(MLEL)、良性淋巴上皮病(BLEL)及与之相联系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3例MLEL、20例BLEL及3 例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复习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MLEL的病理学特征为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示CKpan全部阳性(13/13),Vim部分阳性(3/13),SMA部分阳性(2/13);8例MLEL可随访资料中,术后1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局部复发,5例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3.5个月~4a。BLEL的病理学特点为腺实质萎缩,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形态温和的腺肌上皮岛;免疫组化示CKpan 19例阳性,LCA 17例阳性,UCHL-1、L26 16例阳性,CK10 10例阳性,S-100 2例阳性;12例可随访的BIEL中,2例术后复发诊断为MLEL,其余健在,随访3个月~6a不等。3例MT中,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并化疗后缓解;免疫组化L26、LCA、CD79、CD43均阳性;UCHL-1、CKpan、EMA均有2例阳性。结论:MLEL好发于腮腺,且女性多见, 来源于唾液腺导管上皮。对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原发灶-颈联合根治,术后放疗,少数MLEL可在BLEL基础上发生,故BLEL局部切除后应长期随访;MT为B 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辅以适当化疗可获较好疗效。术中冷冻切片是本病目前最可靠的术中诊断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15. 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
    张善勇;杨驰;蔡协艺;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8 (2): 123-129.  
    摘要772)      PDF (1218KB)(603)   
    目的:介绍一种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主要操作要点为前附着松解和关节盘的水平褥式牵引缝合。术后连续对2004年8月—2007年3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639例(764侧) 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再次进行MRI检查,并根据自定的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优为3个层面完全复位;良为2个层面完全复位;差为仅1个层面复位或完全未复位。将“优”和“良”定为有效,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764侧关节中,术后MRI显示729侧为“优”,占95.42%(729/764);24侧为“良”,占3.14%(24/764);11侧为“差”,约1.44%(11/764)。结论: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术式,但其长期的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6.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概述
    郑家伟, 马坤宁, 张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12 (1): 1-6.  
    摘要506)   HTML3)    PDF (893KB)(709)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往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外观和心理造成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3大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平阳霉素、α干扰素、咪喹莫特等,对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也可采用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治疗。本文简述了各种药物,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的特性及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17.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8 (2): 98-106.  
    摘要955)      PDF (1489KB)(711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3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NCCN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7)
    18. 中国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郭伟, 任国欣, 孙沫逸, 孔蕴毅, 王丽珍, 步荣发,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孟箭, 孙志军, 尚伟, 吕炯, 武和明, 张陈平, 何悦, 马旭辉, 宋浩, 鞠侯雨, 郑家伟, 龚忠诚, 杨凯, 张杰, 吴云腾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19 (6): 481-488.   DOI: 10.19438/j.cjoms.2021.06.001
    摘要517)      PDF (1408KB)(512)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 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在近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对此,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差异明显,临床亟须符合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MM)的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让共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专家组聚焦 OMM,深入讨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医学,完成专家共识的制定。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本共识可作为OMM临床实践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口底畸胎样囊肿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梁赟;杨育生;张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9, 7 (5): 465-467.  
    摘要232)      PDF (583KB)(549)   
    目的:探讨口底畸胎样囊肿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2000年4月—2008年5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口底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口底畸胎样囊肿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活动的囊性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于位于口底,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进食困难,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组织学观察该囊肿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外,还有呼吸道上皮和(或)胃肠上皮。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摘除,随访3~103个月无复发。在对患儿呼吸道无明显压迫等情况下,可以待患儿身体状况较好时行囊肿摘除术。结论:口底畸胎样囊肿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尽管系囊性病变,但对患儿影响较大。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外科导航技术在治疗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
    窦庚, 张宇, 田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 14 (3): 244-248.  
    摘要431)   HTML1)    PDF (1814KB)(946)   
    目的评估采用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经口内或口外小切口截除过长茎突以治疗茎突综合征的可行性、准确性与便利性,并评价导航外科技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并已确诊的茎突综合征患者。术前将患者头颅影像学Dicom数据输入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标记和手术设计;术中在导航实时辅助下,经口内咽旁入路(保留扁桃体)或颈部小切口入路,按设计精确切除过长茎突。术后对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茎突切除长度等进行记录与测量,与以往未采用导航辅助的经典术式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laes,VAS)对导航辅助下切除茎突的患者于术前、后症状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采用咽旁入路和颈部小切口入路成功截除12例患者的17个过长茎突,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0±8.54) mL,平均手术时间为(40.35±11.81) min,茎突切除长度平均为(21.93±14.26) mm。平均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未采用导航辅助茎突切除的患者。经术后3个月随访,VAS量表统计显示,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其中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改善。结论导航外科技术可用于经小切口辅助精确截除过长茎突以治疗茎突综合征,可以使切除过程更加精准,避免切除扁桃体及损伤重要邻近组织,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