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2卷第1期中英文目录
    2024 (1):  0-0. 
    摘要 ( 54 )   PDF(440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任振虎,陈铭韬,吴汉江,张胜,方坤,谢尚,刘宇,胡传宇,刘冰,李春洁,朱桂全,王成,高洋,张晓晨,石剑波,张永红,崔明哲,季彤,任国欣,王延安,陈伟良,张陈平,何悦,张志愿
    2024 (1):  1-9.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1
    摘要 ( 95 )   PDF(1276KB) ( 94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鞘氨醇-1-磷酸受体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周鑫霞,刘敬浩,甘桂芳,陈福祥
    2024 (1):  10-15.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2
    摘要 ( 62 )   PDF(1203KB) ( 142 )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受体4(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4,S1PR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OSCC组织样本及细胞系(WSU-HN4、WSU-HN6、CAL27、WSU-HN30)中S1PR4的表达。通过S1PR4拮抗剂(CYM50358)抑制S1PR4活性,利用CCK-8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YM50358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YM500358对OSCC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中的S1PR4 转录及表达显著上调,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S1PR4在OSCC中表达上调,S1PR4拮抗剂可抑制OSCC细胞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或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O5非移码插入突变型GDD家系临床分析及其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构建
    王周阳, 凌霄, 施燕妮, 王磊, 秦兴军
    2024 (1):  16-22.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3
    摘要 ( 47 )   PDF(2199KB) ( 12 )  
    目的: 建立和鉴定临床发现的一个由ANO5基因新的致病性突变引起的颌骨骨干发育不良(gnathodiaphyseal dysplasia,GDD)家系中患病者和非患病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方法: 纳入以颌骨畸形为主要表现的1个GDD家系5例患者,评估患者临床表现、骨影像学、骨密度、骨量等相关生化指标。收集家系中1例患病者与非患病者外周血样本,将表达Oct4、Sox2和Klf4 转录因子的仙台病毒转染患病者和非患病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其重编程为iPSCs,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免疫荧光、qPCR、核型分析等检测其干细胞多能性。结果: GDD主要表现为双侧上下颌骨弥漫性多发肿胀,并伴有全身骨密度下降。通过检测,证明患病者及非患病者外周血来源的iPSCs具有多能性。结论: GD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可被成功诱导为无外源性基因整合的具有多能分化特性的iPSCs,为GD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高效直接的细胞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林惠,高云飞,刘晶,马旭辉
    2024 (1):  23-28.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4
    摘要 ( 48 )   PDF(917KB) ( 16 )  
    目的: 探讨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10、25、50、10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茜素红染色检测10、25、5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 有明显毒性作用(P<0.0001),10、25和50 μmol/L浓度不影响细胞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10、25和50 μmol/L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数量、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结论:10、25、50 μmol/L浓度的槐角提取物能促进jBMSCs成骨向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蒜碱通过降解SCAP蛋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实验研究
    李华盛, 周迪, 韩楠男, 严明, 阮敏
    2024 (1):  29-35.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5
    摘要 ( 54 )   PDF(1365KB) ( 33 )  
    目的: 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验证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SCAP蛋白的抑制作用。构建裸鼠荷瘤模型检测石蒜碱的体内抗口腔鳞癌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板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实验显示,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石蒜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石蒜碱能够降解口腔鳞癌细胞的SCAP蛋白,影响癌细胞的胆固醇代谢。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石蒜碱在体内也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生长,降低癌细胞内SCAP蛋白水平。结论: 石蒜碱能够通过降解SCAP蛋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癌的低毒高效天然植物提取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O5非移码插入突变型GDD家系临床分析及其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构建
    王周阳,凌霄,施燕妮,王磊,秦兴军
    2024 (1):  36-41.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6
    摘要 ( 48 )   PDF(1348KB) ( 20 )  
    目的: 建立和鉴定临床发现的一个由ANO5基因新的致病性突变引起的颌骨骨干发育不良(gnathodiaphyseal dysplasia,GDD)家系中患病者和非患病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方法: 纳入以颌骨畸形为主要表现的1个GDD家系5例患者,评估患者临床表现、骨影像学、骨密度、骨量等相关生化指标。收集家系中1例患病者与非患病者外周血样本,将表达Oct4、Sox2和Klf4 转录因子的仙台病毒转染患病者和非患病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其重编程为iPSCs,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免疫荧光、qPCR、核型分析等检测其干细胞多能性。结果: GDD主要表现为双侧上下颌骨弥漫性多发肿胀,并伴有全身骨密度下降。通过检测,证明患病者及非患病者外周血来源的iPSCs具有多能性。结论: GD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可被成功诱导为无外源性基因整合的具有多能分化特性的iPSCs,为GD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高效直接的细胞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ASL对舌肿物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鲁煜, 刘清海, 梁海胜, 邓刚
    2024 (1):  42-48.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7
    摘要 ( 45 )   PDF(1867KB) ( 19 )  
    目的: 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肿瘤血流(tumor blood flow,TBF)与舌部肿物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拟诊为舌部肿物的患者55例,术前均行颌面部常规MRI平扫、3D-ASL、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序列扫描。计算病灶的TBF,术后组织切片用CD34及Ki67染色以评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利用SPSS 26.0软件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疾病间的TBF,以及TB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 舌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ET)在ASL的TBF伪彩图上均表现为整体红色的高灌注区(100%),且高灌注的面积最大(100%)。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早期高灌注比例较高(13例,13/15,86.7%)。测量瘤体血流最大区域TBFmax、TBFmean、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肿瘤中MVD与TBFmean、TBFmax呈强正相关(rs=0.89、0.93,R2=0.70、0.84,P<0.01)。结论: 3D-ASL可无创评估舌部肿瘤血流,利于区别良、恶性肿瘤。SCC分级越高,高灌注出现越少,可反映出受肿瘤侵犯的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及MDAS评分的影响
    朱承章, 万宏坤
    2024 (1):  49-52.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8
    摘要 ( 83 )   PDF(490KB) ( 56 )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及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5月南通市如东中医院收治的阻生牙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微创拔牙术联合超前镇痛治疗,n=50)和对照组(微创拔牙术,n=50)。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和心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术后MDAS评分和不良反应。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5、10和24 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D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焦虑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王圆, 支延康
    2024 (1):  53-57.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09
    摘要 ( 45 )   PDF(629KB) ( 15 )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氢吗啡酮PCIA镇痛,对照组采用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BPI-C评分)、血清标志物[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睡眠质量(失眠严重指数)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48 h,试验组BPI-C评分中的目前疼痛程度、平均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痛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轻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接受疼痛处置后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及PGE2、5-HT、NO、GH、Cor、PRL、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ISI评分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模式、日常功能、生活质量、睡眠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氢吗啡酮PCIA,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感受,还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共面照射野在舌癌放疗中对脊髓和下颌骨重点保护的效果评价
    石慧烽, 涂文勇, 胡海生, 樊文慧, 毕帆, 劳峥
    2024 (1):  58-62.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0
    摘要 ( 34 )   PDF(718KB) ( 16 )  
    目的: 在舌癌术后放疗计划中重点保护脊髓和下颌骨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共面野与非共面野计划两者放疗剂量分布的差异,探讨非共面照射野在放疗计划中对脊髓和下颌骨的重点保护效果,从而选择合理放疗方案,以应对舌癌复发需再次放疗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在2018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5例舌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治疗的靶区作为计算目标,正常组织剂量限值参照国家标准,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变动脊髓以及下颌骨的限量函数。函数采用serial函数,限量由低到高分为20、25、30、35、40,在Monaco计划系统中自动计算,对计划各个参数进行评价(靶区CI、HI、D98、D95、D5、D2),正常组织脊髓的最大量,腮腺、喉、下颌骨的平均量。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共面野的各项评价指标优于共面野计划。共面野计划在serial函数限值为20、25时,靶区评价指标D98、D95、D5、D2形成剂量趋势曲线存在发散状态,靶区归一性较差。随着限值提高,2组计划的靶区剂量趋势曲线相差变小,靶区归一性基本统一。统计结果显示,相对于非共面野计划,共面野计划在seiral函数为20、25时,脊髓、左右侧腮腺、喉、下颌骨以及靶区的CI、HI的结果较差,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在serial函数为20时差异值最大,HI指数差异为7.7%,CI差异为14%。随着限值提高,2组数据差异逐渐变小,多数评价指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癌术后放疗计划中,在脊髓、下颌骨限量较为严格时,2组计划剂量差异较大,计划射野时建议选择非共面角度。随着限量提高,差异性逐渐变小。虽然多数指标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鉴于非共面野有转床的误差存在,计划射野时,可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机器精度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咬合纸在人工种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潘旭祯, 王煜君
    2024 (1):  63-67.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1
    摘要 ( 67 )   PDF(578KB) ( 36 )  
    目的: 比较3种咬合纸在人工种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舟山市口腔医院117例人工种植牙修复患者,根据咬合紧密程度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均为单颗患牙。A组采用12 μm咬合纸,B组采用20 μm咬合纸,C组采用30 μm咬合纸。比较3组修复后3个月的牙周指标(种植体周骨吸收程度、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牙松动度),修复前、修复当天、修复后3个月咬合平衡指数绝对值,并评估患者及医师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牙周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组内咬合平衡指数绝对值比较,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当天<修复前(P<0.05);修复后3个月,A组咬合平衡指数绝对值显著小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及医师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与20 μm、30 μm咬合纸比较,12 μm咬合纸应用于人工种植牙修复能调整咬合平衡,提高患者及医师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陈瑞斌, 陈岚枫
    2024 (1):  68-72.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2
    摘要 ( 42 )   PDF(705KB) ( 23 )  
    目的: 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整理福建省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组(0~,5~,10~,……,85~)分层。经由Joinpoint 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APC=-0.11%,P=0.958;死亡率APC=0.59%,P=0.826)。在发病率与死亡率上,男性较女性偏高。35岁以前的男性患口腔癌的几率较低,同时未见明显变化;35~74岁男性口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上升(P<0.001),75岁之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P=0.01),75~8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期。女性50岁之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P=0.06),5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上升(P<0.001),女性发病率峰值在85~岁年龄组。40~岁年龄组之前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变化相对平缓,40~岁年龄组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快速升高(P<0.001),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女性年龄别死亡率趋势曲线与男性相似,同样只有1个转折点,但该转折点向后移,所在年龄组为55~60岁。结论: 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期间变化小。35岁之前男性、50岁之前女性口腔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升高。40岁之前男性、55岁之前女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提升。应积极确立与改进口腔癌防治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林惠, 高云飞, 刘晶, 马旭辉
    2024 (1):  73-77.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3
    摘要 ( 38 )   PDF(679KB) ( 23 )  
    目的: 探讨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10、25、50、10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茜素红染色检测10、25、5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 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 有明显毒性作用(P<0.0001),10、25和50 μmol/L浓度不影响细胞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10、25和50 μmol/L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数量、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结论: 10、25、50 μmol/L浓度的槐角提取物能促进jBMSCs成骨向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李晓, 王豪伟, 杨西涛, 王德明, 范新东, 苏立新
    2024 (1):  78-83.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4
    摘要 ( 47 )   PDF(721KB) ( 21 )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 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韩林孜, 周建华, 董磊, 赵璐, 袁荣涛
    2024 (1):  84-91.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5
    摘要 ( 49 )   PDF(719KB) ( 37 )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密切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作为TME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外泌体等参与上皮-间充质转化、重塑细胞外基质,激活多种生物学途径,对OSCC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对CAFs的来源、特点、异质性以及CAFs对OSCC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呼吸诊断及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
    郑阳山, 袁学顺, 姜晶, 邱书奇, 石照辉
    2024 (1):  92-101.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6
    摘要 ( 65 )   PDF(1261KB) ( 72 )  
    上气道阻塞可导致口呼吸,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儿童早期是牙颌面的快速发育期,长期口呼吸会造成儿童牙颌面畸形及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口呼吸需要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睡眠专科等共同进行预防和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儿童口呼吸的诊断及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但引起口呼吸的病因、准确的临床诊断和评价、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机制和结局、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以及对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推进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报告
    自发性颈部淋巴囊肿1例报告
    曹科达,李静,王绪凯,白晓峰
    2024 (1):  102-104.  doi: 10.19438/j.cjoms.2024.01.017
    摘要 ( 46 )   PDF(898KB) ( 32 )  
    淋巴囊肿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疾病,颈部手术造成的医源性创伤是其主要病因,而自发性淋巴囊肿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颈部自发性淋巴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结合文献探讨淋巴囊肿的病因、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