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5):  0-0. 
    摘要 ( 171 )   PDF(445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专家共识
    陈传俊, 陈伟良, 孙长伏, 何悦, 蒋灿华, 彭歆, 尚政军, 韩正学, 李劲松, 侯劲松, 林李嵩, 韩新光, 魏建华, 王志勇, 吴煜农, 郑家伟, 李龙江, 王慧明, 李祖兵, 郭传瑸, 杨驰, 石冰, 张志愿
    2021 (5):  385-391.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1
    摘要 ( 572 )   PDF(5968KB) ( 444 )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 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颈淋巴转移患者使用该皮瓣的肿瘤安全性、皮瓣的制备方法等方面。为统一和规范SMIF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集中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智慧,达成专家共识,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对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
    马晓琨, 王琳, 徐韬, 郭传瑸, 王洋, 王佃灿
    2021 (5):  392-396.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2
    摘要 ( 443 )   PDF(3986KB) ( 205 )  
    目的 以2019年和2018年为对照,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的2020年,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调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8—2020年口腔黏膜鳞癌患者的住院电子病历,摘录患者出现首次症状的时间和首次就医时间,计算患者就医延迟时间。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2020年和2019年、2018年的就医延迟时间的差异。就医延迟时间超过3个月定为延迟就医,以方差分析统计3年延迟就医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2020年254例、2019年447例、2018年353例,就医延迟时间的均值分别为3.93个月、4.10个月和4.61个月。非参数秩和检验发现,2020年、2019年、2018年的就医延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2020年延迟就医的发生率(33.3%)低于2019年(36.5%)和2018年(3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的2020年,未发现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延迟就医加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纤维蛋白凝胶对上颌扩弓成骨矿化的影响
    赵涵江, 王泽莹, 林丹, 沈国芳
    2021 (5):  397-404.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3
    摘要 ( 239 )   PDF(7004KB) ( 128 )  
    目的 研究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对SD大鼠上颌扩弓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中,将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BMSCs)在不同凝血酶浓度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环境下进行共培养,通过CCK-8、 ALP染色和活性定量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梯度浓度凝血酶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将rBMSCs分别采用共培养、二维表面培养和三维培养方法与纤维蛋白凝胶进行结合,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情况。体内实验中,构建SD大鼠上颌扩弓模型(n=12),以100 g作为扩弓力,扩弓7 d,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将仅配戴14 d保持器作为对照组(R组),将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联合配戴14 d保持器作为实验组(R+FG组),通过显微CT(Micro-CT)三维重建和分析,比较新生骨量和骨矿化密度的差异。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TRAP染色和顺序荧光染色,观察腭中缝的组织学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无显著影响(P>0.05),且以上述3种方式培养的rBMSCs均具有良好的细胞延展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量(P<0.001)和骨小梁矿化密度(P<0.01)较对照组显著提升,腭中缝内可见大量矿化程度更高的新生骨小梁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矿化沉积速率显著加快(P<0.001)。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增殖、分化无影响。SD大鼠上颌扩弓后,腭中缝组织可通过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促进新骨生成和矿化速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叉神经脊束核小胶质细胞在大鼠口面部癌性疼痛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评价
    王慧, 孙晋虎
    2021 (5):  405-410.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4
    摘要 ( 247 )   PDF(4932KB) ( 224 )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Sham+Mino组)、肿瘤+空白组(Tumor+Veh组)、肿瘤+抑制剂组(Tumor+Mino组)。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Vc中Iba-1、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HWMT,观察大鼠口面部机械痛行为变化。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Sham组相比,随着肿瘤不断增长,Tumor组于第5天时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P<0.05),Vc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直至第10天仍处于口面部机械痛敏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给予米诺环素后,与Tumor+Veh组相比,Tumor+Mino组大鼠的V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显著受到抑制,Iba-1、IL-6、IL-1β及TNF-α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WMT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敏显著减轻。结论 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口面部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显著减轻口面部癌性疼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 CASC15在成釉细胞瘤中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何优雅, 张誉, 戴振霖, 林承重, 曹巍, 季彤
    2021 (5):  411-416.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5
    摘要 ( 238 )   PDF(4482KB) ( 201 )  
    目的 探讨CASC15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A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8对AM及其正常瘤旁组织二代高通量全转录测序数据筛选出的目的 lncRNA CASC15,采用DEseq2算法筛选与CASC15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通过与GO数据库以及KEGG数据库中的基因注释进行比对,以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通过计算Pearson和K-core,分析差异表达mRNA相对于CASC15的核心度,构建CASC15与差异mRNA的共表达网络。采用qRT-PCR检测CASC15在AM组织中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CASC15相关mRNA中筛选出172个具有差异表达的mRNA。GO分析显示,与CASC15差异共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迁移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行为。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CASC15共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Hedgehog、p53等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等途径。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5个与CASC15有密切联系的高核心度mRNA—FGF18、EPCAM、PTCH1、SHH和GLI1,可用于后续AM复发、侵袭机制的研究。qRT-PCR结果显示,CASC15在AM中高表达,相对于瘤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倍数为11.41倍(P<0.0001),相对于牙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倍数为11.72(P<0.0001)。结论 CASC15在AM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等参与AM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IP1和ATIP3a对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赵婷婷, 冯艳青, 何倩婷, 莫云龙, 董恩恩, 王安训
    2021 (5):  417-423.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6
    摘要 ( 247 )   PDF(5341KB) ( 175 )  
    目的 探讨过表达MTUS1/ATIPs对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检测舌鳞癌(TSCC)细胞UM1、腺样囊性癌组织(ACC)和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MTUS1/ATIP表达水平及亚型分布。应用含ATIP1和ATIP3a片段的质粒转染口腔恶性肿瘤细胞UM1和SACC-83,48 h后以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ATIP1、ATIP3a、ERK1/2、pERK1/2、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ATIP1、ATIP3a、ATIP3b是MTUS1的主要亚型,在口腔恶性肿瘤细胞(TSCC细胞系UM1、ACC组织和SACC-83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转染MTUS1/ATIP1和MTUS1/ATIP3a后,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转染ATIP1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8.8%(24 h)和57.3%(48 h);转染ATIP3a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8.1%(24 h)和56.5%(48 h);同时转染ATIP1和ATIP3a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3.5%(24 h)和88.8%(48 h)。同样,在SACC-83细胞中也出现类似效果(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高表达MTUS1/ATIP1后,UM1及SACC-83细胞阻滞在G1/G0期;而ATIP3a则诱导细胞阻滞在G2/M期(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转染MTUS1/ATIP1和MTUS1/ATIP3a后,ERK表达升高,磷酸化ERK表达下降,Caspase 3表达升高。结论 MTUS1/ATIP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可通过ERK途径,调控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对人舌鳞癌SCC-2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水文军, 高金星, 任蕾
    2021 (5):  424-428.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7
    摘要 ( 256 )   PDF(4217KB) ( 155 )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SCC-2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CC-25细胞,分别采用0、5、10、20 μmol/L的MMP-9抑制剂BB-94干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附蛋白(E-cad)、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实验A组相比,实验B、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实验B组相比,实验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实验A组相比,实验B、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实验B组相比,实验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MP-9抑制剂可抑制TSCC细胞侵袭、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下调ICAM-1表达,上调E-cad、Cx43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中EDA基因新突变位点的鉴定
    喻康, 沈意涵, 蒋彩玲, 王凤, 吴轶群
    2021 (5):  429-433.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8
    摘要 ( 294 )   PDF(3717KB) ( 246 )  
    目的 揭示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一种新的外异蛋白A(ectodysplasin A,EDA)基因突变。方法 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对患者进行基因测序,使用一代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构建EDA1(ectodysplasin A1)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DA1突变型蛋白的表达和分泌;通过双荧光素酶分析,检测EDA1突变型蛋白对下游NF-κB通路活性的影响。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发现了1例未报道的EDA基因突变位点c.649_666del (p.Pro217_Pro222del)。与野生型EDA1相比,突变型EDA1蛋白能正常表达和分泌,但其对下游NF-κB的转录激活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鉴定了1例新的EDA基因缺失突变,扩展了X连锁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的突变谱,有助于产前咨询、诊断和矫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有牙区缺损时髂骨嵴不同朝向的优缺点比较
    杨宗燕, 康一帆, 吕晓鸣, 张雷, 单小峰, 蔡志刚
    2021 (5):  434-438.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09
    摘要 ( 353 )   PDF(4310KB) ( 234 )  
    目的 通过比较髂骨嵴不同朝向重建下颌骨缺损后的对称性和是否符合种植牙治疗标准,分析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有牙区缺损时髂骨嵴不同朝向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术后CT资料,根据髂骨嵴的朝向分为髂骨嵴朝向牙槽突组和髂骨嵴朝向下颌骨下缘组。CT影像资料导入Proplan软件,测量2组髂骨重建后的对称性;导入Simplant软件,测量髂骨骨块长度,相对于患侧上颌1、3、6牙3个位点对应的髂骨高度、牙槽突侧骨宽度以及颌间距离。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纳入研究,每组各15例,平均年龄37.7岁。LC缺损类型在颏孔点下缘位置朝向牙槽突组非对称率(4.9%)显著小于朝向下颌骨下缘组(18.2%,P<0.05)。朝向牙槽突组和朝向下颌骨下缘的骨长度分别为(49.43±4.17)mm、(52.25±3.79)mm(P=0.102)。相对于患侧上颌1、3、6位点的牙槽突侧髂骨骨宽度朝向牙槽突组分别为(11.40±0.63)、(12.15±0.46)、(13.15±0.62)mm,均显著大于朝向下颌骨下缘组的(7.93±0.55)、(8.97±0.34)、(8.70±0.49)mm(P<0.05);相对于上颌6位点的髂骨骨高度在朝向牙槽突组为(29.80±1.17)mm,显著大于朝向下颌骨下缘组的(25.42±1.17)mm(P<0.05)。相对于上颌6位点的颌间距离,朝向牙槽突组为(10.89±1.07)mm,显著小于朝向下颌骨下缘组的(14.33±0.76)mm(P<0.05)。结论 在血管化髂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有牙区缺损时,髂骨嵴朝向牙槽突侧较髂骨嵴朝向下颌骨下缘侧有更好的对称性,更充足的牙槽嵴宽度及更合适的颌间距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正畸对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
    王天鸽, 周志捷, 林怡君, 孙仪庭, 陈昱, 孙华, 毛丽霞, 刘加强
    2021 (5):  439-444.  doi: 10.19439/j.sjos.2021.05.010
    摘要 ( 403 )   PDF(4584KB) ( 198 )  
    目的 探讨术前正畸对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性错畸形患者30例,在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上进行测量。通过关节间隙测量,判定髁突位置;通过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测量,判定髁突形态;关节盘位置和形态由直接观察判定,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骨性Ⅰ、Ⅱ和Ⅲ类畸形患者在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变化。结果 术前正畸前、后关节间隙和关节间隙指数,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关节盘前移角及关节盘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正畸治疗不会导致骨性错畸形患者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吹气训练在74例腭裂患者语音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蒋莉萍, 刘琼, 娄群, 王璧霞
    2021 (5):  445-448.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1
    摘要 ( 485 )   PDF(3017KB) ( 181 )  
    目的 评价吹气训练在腭裂患者语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腭裂咽成形术后表现为腭咽闭合不全(VPI)代偿性语音患者74例,平均年龄10.98岁,采用吹气训练行为疗法与汉语语音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用屏气时吹水泡、吹气球训练基础上,进一步诱导辅音擦音、塞音送气方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岁组、7~12岁组和≥13岁组患者吹水泡平均时间由训练前的6.37、7.0和9.96 s分别提高到24.87、26.96和29.0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前各组患者均无法完成吹气球动作,训练后各组吹气球成功率分别达到88.9%(4~6岁组)、84.0%(7~12岁组)和90.9%(≥13岁组)。训练前各组患者擦音f和s、塞音p均为脱落或弱化,训练后达到正常语音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屏气的吹气训练方法对增强腭咽闭合功能及塞音和擦音的送气诱导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38例舌鳞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晨, 蔡云, 赵小妹, 张陈平, 赵耐青
    2021 (5):  449-455.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2
    摘要 ( 857 )   PDF(4620KB) ( 230 )  
    目的 研究舌鳞癌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对总生存率的影响,筛选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3—2013年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经病理确诊为舌鳞癌、户籍所在地为上海的住院患者。从住院病史中提取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病变部位、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数据。采用Stata/SE 10.0统计软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1、3、5年总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Cox 比例风险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38例舌鳞癌患者纳入研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2%、68.98%、63.33%。年龄>60岁与≤60岁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60岁者死亡风险增高(P<0.05);性别经年龄分层后,≤60岁舌鳞癌患者生存率有性别差异,女性预后较好(P<0.05);舌体鳞癌患者总生存率比舌根鳞癌患者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舌鳞癌预后有关的因素有T分期、N分期,分期越高,预后越差(P<0.05);组织学分级则仅有高分化与低分化对预后影响差异显著,低分化者预后极差(P<0.05)。结论 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等均是舌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
    徐晓峰, 朱方兴, 廖倩, 徐兵, 沈国芳, 张文斌, 史俊
    2021 (5):  456-459.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3
    摘要 ( 313 )   PDF(3414KB) ( 380 )  
    目的 提出一种针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分类方法,并尝试将其用于临床评价。方法 回顾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下颌骨是否伴有节段性骨缺损、下颌骨形态、下颌骨的粉碎程度、可否恢复稳定的咬合关系对其进行分类。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保守治疗或使用小型钛板、钛网或重建板进行手术。其中,44例按照分类及治疗策略进行治疗(实验组),另外31例未按照分类进行治疗(对照组)。结果 高空坠落和车祸是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最主要的原因。实验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出现咬合紊乱;对照组中4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出现骨不连,2例出现咬合紊乱,1例出现颌骨不对称畸形。结论 本研究尝试创建一种全新的以治疗为导向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分类方法及治疗策略,对在该类骨折治疗过程中治疗手段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拱顶石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8例报道
    王祎, 陈传俊, 项先旺
    2021 (5):  460-463.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4
    摘要 ( 284 )   PDF(3186KB) ( 215 )  
    目的 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颌面部肿瘤切除的患者8例,设计拱顶石皮瓣,修复患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3 cm~15 cm×8 cm;术中根据缺损部位不同,灵活设计拱顶石皮瓣的位置及形态,尽量保持与邻近知名动脉长轴一致,保证皮瓣中心1/3与基底软组织的连接,其余皮瓣与基底软组织做适当分离,使皮瓣获得更大游离度和旋转度。结果 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发现,皮瓣色泽和形态良好;无感染、坏死,未见明显瘢痕挛缩,患者均能接受;面部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安全有效,能够满足颌面部多种软组织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79例腭隐裂临床回顾分析
    杜长江, 周侠, 马莲
    2021 (5):  464-468.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5
    摘要 ( 619 )   PDF(3626KB) ( 188 )  
    目的 总结腭隐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的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情况。方法 通过查询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经同一医师治疗的279例连续腭隐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手术年龄为6个月~35岁2个月,平均手术年龄为5岁5个月,手术年龄中位数为4岁2个月。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所占百分比为21.9%(61/279),其中唇裂55.7%(34/61),伴明确综合征24.6%(15/61),其他19.7%(12/61)。以发音不清为主诉患者占69.5%(194/279),以腭部形态异常就诊患者占18.6%(52/279),因其他原因就诊患者占11.9%(33/279)。结论 腭隐裂患者的平均手术年龄明显晚于腭裂患者,伴其他疾病和(或)畸形的患者中,唇裂占半数以上;因发音不清就诊的患者占半数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手术计划在经口内入路行下颌骨切除及精确重建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杨鑫, 吕明明, 李军, 孙坚
    2021 (5):  469-473.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6
    摘要 ( 271 )   PDF(4007KB) ( 267 )  
    目的 介绍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行经口内入路下颌骨切除和血管化骨重建的经验,评价术后重建效果。方法 对9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术前行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适用于口内操作的预设钉孔的导板。然后经口内入路利用截骨导板行下颌骨切除,预弯钛板及血管化骨瓣的植入和固定。术中实时导航验证新下颌骨的空间位置。术后半年,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外形和功能;通过术后CT与术前STL模型拟合,评估下颌骨重建的精确性。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口内入路下颌骨切除及血管化下颌骨重建,术中导航证实重建下颌骨位置准确。术后半年复查见患者面部对称,无面瘫及开口受限。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图像拟合显示,截骨线位置精确,误差<1 mm[(0.72±0.15)mm],下颌骨重建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一致,误差为(1.76±1.99)mm。结论 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利用预设钉孔的导板和预弯钛板,可以精确实施口内下颌骨切除及血管化骨重建,避免了口外切口,显著提高了下颌骨重建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口腔鳞癌中的实践进展
    杨玥怡, 张益益, 李一新, 琚梧桐, 钟来平
    2021 (5):  474-477.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7
    摘要 ( 312 )   PDF(3264KB) ( 421 )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口腔鳞癌的诊疗水平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患者总体生存率并无显著改善,需要前瞻性临床研究推动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和更新诊治指南。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口腔鳞癌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鳞癌的临床诊疗水平,本文对MDT模式用于指导开展并优化口腔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翼腭窝纤维黏液样梭形细胞瘤1例报告
    石凡, 薛然, 周学筱, 沈佩, 徐婷, 王升志
    2021 (5):  478-480.  doi: 10.19438/j.cjoms.2021.05.018
    摘要 ( 487 )   PDF(2893KB) ( 162 )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前表面之间的一小块区域,很少有肿瘤原发于翼腭窝。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翼腭窝的纤维黏液样梭形细胞瘤,并探讨其手术方案、治疗及预后。患者为58岁女性,CT显示右侧翼腭窝区呈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CT显示翼腭窝区强化,边界不清,相邻的上颌窦壁强化,且与强化区相邻的上颌骨和右侧肌肉受压迫。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翼腭窝梭形细胞瘤,根据形态学特征确诊为骨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肿瘤周围有黏液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 S-100(-), AE1/AE3(-), SMA(-), CD34(-), Des(-), MUC-4(-), p63(-), STAT-6(-),β-catering (nuclear -), Dog1(-),Ki-67阳性率为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