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新辅助免疫靶向治疗2例及文献复习
    张益益, 杨玥怡, 琚梧桐, 钟来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413-416.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18
    摘要920)      PDF (938KB)(93)   
    新辅助治疗是针对无远处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肿瘤负荷、增加肿瘤根治机会、降低远处转移、缓解症状等。本文报道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过程中,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病例,并对新辅助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郑家伟, 王绪凯, 秦中平, 范新东, 李凯, 杨耀武, 霍然, 刘少华, 赵吉宏, 汪小勇, 周德凯, 刘学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313-319.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01
    摘要871)      PDF (1061KB)(732)   
    自2008年以来,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和发布了多个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基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对血管瘤发病机制、普萘洛尔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专家共识进行更新,以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指导用药和管理,为临床上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科学规范。本更新主要是简化了临床检查、用药、监测流程,使之更具有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何悦, 陈珩, 安金刚, 郭玉兴, 潘剑, 田磊, 刘冰, 侯劲松, 李劲松, 蒋灿华, 李萌宇, 田臻, 许洁, 朱凌, 孙长伏, 郅克谦, 瞿晴, 宗春琳, 孙晶晶,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4): 313-325.   DOI: 10.19438/j.cjoms.2023.04.001
    摘要643)      PDF (2051KB)(906)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微创器械与微动力设备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李燕香, 闫利君, 凌小婉, 周文洁, 王跃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91-196.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6
    摘要529)      PDF (914KB)(240)   
    牙拔除术是将无法再行使口腔功能的患牙予以拔除的一类手术,也是牙槽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之一。传统拔牙术使用牙挺、牙钳、骨凿等器械进行各类牙的拔除,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较大。近年来,微创拔牙的理念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材料的发展也促使拔牙器械愈加精细,微动力设备的使用更是大大提高拔牙的效率。拔牙技术和工具的进步都旨在最大程度地保存牙槽骨的完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从拔牙器械演变、微动力系统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微创拔牙技术的发展,为更多的医师了解和使用微创拔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的可注射多功能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的构建及体外评价
    寻兴祥, 孙伟, 王荷静, 楚晨, 赵谦, 许晓,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34-540.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3
    摘要452)      PDF (1217KB)(86)   
    目的 利用脂质体作为促血管化小分子去铁胺(DFO)和成骨诱导小分子地塞米松(Dex)的缓释载体,同时利用海藻酸钠水凝胶作为万古霉素(Van)的缓释载体,构建一种可注射多功能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探讨复合体体外抑菌、促血管生成及促成骨作用。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DFO/Dex脂质体,与Van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在钙离子作用下形成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通过Zeta粒径仪检测脂质体的粒径、分散度(PDI)和Zeta电位;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复合体中Van、DFO和Dex的缓释曲线;WST-8定量实验评价复合体的体外抑菌作用;CCK-8和细胞活/死荧光染色评价复合体的细胞相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复合体促血管生成作用;ALP活性定量和染色评价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的体外促成骨分化作用。采用OriginPro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成功构建可注射性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测定脂质体的粒径为(121.6±6.35)nm,PDI为0.2~0.3,DFO包封率约为57%,Dex包封率约为23%。药物缓释曲线表明,Van、DFO和Dex呈分阶段持续释放。CCK-8和细胞活/死荧光染色显示,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WST-8定量检测表明,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复合体具有促血管生成的能力。ALP活性定量和染色表明,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能够提高成骨分化活性。结论 Van/DFO/Dex脂质体-水凝胶复合体是一种具有成骨、促血管生成及抗感染的多功能骨再生材料,其可注射性有利于不规则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清醒及麻醉状态下5种口内扁桃体肥大评估方法可靠性比较
    姚侃, 谢轶伦, 于雯雯, 魏思龙, 夏亮, 郑彤,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5): 461-465.   DOI: 10.19438/j.cjoms.2022.05.008
    摘要451)      PDF (861KB)(126)   
    目的: 比较清醒及麻醉状态下常用的5种口内扁桃体评估方法的差异,为临床检测扁桃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18例3~14岁患者清醒及麻醉下的扁桃体照片资料,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利用5种扁桃体评估方法(Brodsky分度、Friedman分度、传统3度法、改良3度法、改良5度法)进行评估,对比清醒及麻醉下扁桃体大小的一致性。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清醒与麻醉时扁桃体分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传统3度法ICC为0.58(0.51~0.64),Cronbach α为0.74(0.68~0.78):Friedman分度ICC为0.57(0.51~0.63),Cronbach α为0.73(0.67~0.77);改良3度法ICC为0.57(0.47~0.65),Cronbach α为0.72(0.64~0.79);改良5度法ICC为0.42(0.31~0.52),Cronbach α为0.59(0.47~0.69); Brodsky分度ICC为0.30(0.17~0.41),Cronbach α为0.46(0.29~0.59)。各评价体系中,2种状态评价一致均占比最多,而差异大多集中在清醒时低估了扁桃体大小。结论: 清醒与麻醉状态下扁桃体存在一定差异,清醒状态下倾向于低估扁桃体的大小。目前所用5种口内扁桃体评估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相对准确地提示扁桃体的真实大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分析
    王辰昕, 彭晶, 黄昕, 施乐, 戴小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46-151.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08
    摘要443)      PDF (963KB)(163)   
    目的: 探讨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的效果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实施阻生牙拔除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2组均行常规阻生牙拔除术,对照组在牙拔除后使用20 mL氯化钠溶液冲洗患处牙窝;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置入拔牙创面内。比较两组出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7 d肿胀程度、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术后并发症(开口受限、颌面部局部炎性硬结或淤青情况、感染、干槽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发痛、吞咽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拔牙7 d后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PGE2、MPO、CGRP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GE2、MPO、CGRP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柱状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阻生牙拔除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对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改良鬼冢法治疗单侧唇裂术后短期唇峰高度的对称性分析
    迟浩姝, 詹宗历, 赵志扬, 蔡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60-564.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7
    摘要425)      PDF (837KB)(38)   
    目的 探讨改良鬼冢法治疗单侧唇裂术后短期内双侧唇峰高度的变化并评价其对称性。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采用改良鬼冢法进行一期单侧唇裂修复的患儿19例。利用Adobe Photoshop CC软件,通过照片资料定点测量分析患儿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双侧唇峰高度的差值及术后上唇形态的改变。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儿健患侧唇峰高度的差值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分别为(0.40±0.35)和(0.53±0.4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双侧上唇基本对称,人中嵴协调美观。结论 改良鬼冢法是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短期双侧唇峰基本对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舌根肿瘤,开放手术还是机器人手术?
    席庆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27-533.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2
    摘要403)      PDF (1307KB)(203)   
    舌根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肿瘤,因其解剖位置深在,治疗棘手,目前其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总结舌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舌根肿瘤的治疗方法,总结其优缺点,为舌根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HPV相关口咽癌诊疗进展
    吴亚平, 高嘉敏, 孙树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99-606.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15
    摘要402)      PDF (807KB)(175)   
    近年来,口咽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HPV感染是口咽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放化疗敏感和预后良好的特点,2017年AJCC和WHO分期中已将HPV相关口咽癌列为独立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对HPV相关或非相关口咽鳞癌患者的治疗并无明显区别,因此,探寻更加适合HPV相关口咽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近期HPV相关口咽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头颈部脉管肿瘤的超声诊断
    龚霞, 李佳, 熊屏, 丁昂昂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21-526.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1
    摘要398)      PDF (2118KB)(102)   
    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用于头颈部脉管肿瘤的辅助诊断、术前评估和随访病情变化。超声技术包括灰度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三维彩色频谱多普勒和弹性成像。本文根据国际脉管疾病研究学会(ISSVA)提出的脉管肿瘤新分类,回顾分析相关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包括婴幼儿和先天性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丛状血管瘤和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53例牙源性上颌窦炎功能性治疗和疗效评价
    胡颖恺, 徐光宙, 马志贵, 谢千阳, 张永亚,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384-389.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12
    摘要398)      PDF (634KB)(114)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3例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 O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去除各种牙源性病灶、保存窦黏膜和牙槽骨的功能性手术治疗OMS。应用Lund-Mackay评分法定量评价手术前、后上颌窦炎,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Lund-Mackay均值差异。另外,评估术后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OMS常见病因为牙源性囊性病变 (49.05%)、根尖炎 (20.75%)、口腔-上颌窦瘘(16.98%) 和异物 (13.21%)。功能性手术后患者上颌窦炎恢复明显,Lund-Mackay评分术前为3.72±0.51,术后为0.05±0.32,评分显著下降 (P<0.001)。术后反应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OMS应着重处理牙源性病灶,行功能性手术,保护上颌窦黏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腮腺造影螺旋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高安天, 梁易, 林梓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21 (2): 158-162.   DOI: 10.19438/j.cjoms.2023.02.010
    摘要395)      PDF (1400KB)(97)   
    目的: 探讨腮腺造影螺旋CT操作要点及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腮腺炎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腮腺瘘、腮腺区肿瘤患者34例。在腮腺导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后,立即进行螺旋CT扫描。由1名影像科医师对腮腺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分类诊断,对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以随访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并总结并分析上述4类腮腺疾病造影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34例患者的4类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8.24%;对于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4.62%。结论: 腮腺造影螺旋CT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瘘、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检查、诊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口腔癌患者术后舌神经功能障碍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评价
    吴梓谦, 殷玉兰, 杨文玉, 张贞, 侯黎莉, 王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5): 449-454.   DOI: 10.19438/j.cjoms.2022.05.006
    摘要393)      PDF (826KB)(109)   
    目的: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口腔癌根治术后出现舌神经损伤患者的口腔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为临床上管理舌神经损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350例患者进行定性感觉分析,筛选出其中存在舌感觉麻木症状的40例患者,采用自制《舌感觉功能障碍康复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舌感觉功能障碍5种最常见表现依次为①对于感觉的改变无法恢复的恐惧感;②难以做出需要舌参与的表情;③讲话时遇到困难;④无法意识到口底或舌头上的食物残留以维持口腔卫生;⑤因舌感觉的改变而难以入眠。结论: 舌感觉功能障碍从多方面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舌神经损伤的围术期评估和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深度学习在牙颌面畸形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陶乐然, 张容斌, 林郁欣, 凌宗翔, 程梦佳, 于洪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405-409.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16
    摘要384)      PDF (673KB)(166)   
    数字化技术为牙颌面畸形的诊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辅助方法,但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的数字化正颌外科存在影像数据处理自动化不足,三维影像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提高效率、优化诊疗能力的迫切需求下,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辅助牙颌面畸形临床诊疗的研究,展现了深度学习在该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回顾深度学习-医学交叉研究发展历史,着重对深度学习在牙颌面畸形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牙颌面畸形的智能化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3D打印可分离式口腔支架在口腔癌放疗中的摆位准确性研究
    樊文慧, 劳峥, 石慧烽, 毕帆, 涂文勇, 胡海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5): 466-470.   DOI: 10.19438/j.cjoms.2022.05.009
    摘要373)      PDF (908KB)(190)   
    目的: 为口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个性化定制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评价其摆位精确度。方法: 选择2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和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 获取患者治疗前(首次放疗)、中(第10次放疗)、后(第 20次放疗) X1、Y1、Z1 方向的平移和X2、Y2、Z2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以及第三颈椎和下颌支的摆位误差,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1、Y1、Z1 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120±0.083)、(0.180±0.250)、(0.170±0.150)cm和(0.081±0.084)、(0.047±0.059)、(0.046±0.036)cm,在Y1(t=2.4, P<0.05)、Z1(t=3.64,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2、Y2、Z2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 1.04°±0.62°、1.26°±1.30°、0.65°±0.55°和0.67°±0.73°、0.54°±0.24°、0.45°±0.37°,在Y2(t=2.53,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三颈椎的位移量为(0.130±0.080)和(0.074±0.090)cm,在下颌支中点的位移量为(0.240±0.180)和(0.095±0.065)cm,具有统计学差异(t=2.99, P<0.05)。结论: 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相比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就诊情况分析
    张大河, 沈佩,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5): 437-442.   DOI: 10.19438/j.cjoms.2022.05.004
    摘要368)      PDF (1494KB)(78)   
    目的: 总结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 就诊患者特征。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初次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并诊断为TMJ ADD的连续病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首诊科室、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等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743例ADD患者,男女比例为1∶5.52。其中20岁以下的患者比率最高 (58.0%),就诊高峰年龄为15~16岁。年龄 ≤ 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与成年患者相比,因牙颌面畸形主诉而首诊于正畸 (或正颌) 科的患者占比更高 (P<0.001),有更高的夜磨牙患者占比 (P<0.001),而有耳前区疼痛、下颌偏斜症状或被诊断为特发性髁突吸收的患者占比较低 (P<0.01)。在年龄≤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因牙颌面畸形主诉而首诊于正畸 (或正颌) 科的患者与因关节相关问题首诊于关节专科的患者相比,有耳前区疼痛和开口受限症状的患者占比更低 (P<0.01),但下颌后缩患者占比更高 (P<0.001)。结论: 青少年TMJ ADD患者对该疾病有很高的治疗需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牙颌面畸形为主诉、有更轻的关节症状,但不了解颞下颌关节问题和牙颌面畸形的密切关系,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头颈鳞癌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汪冲, 康馨丹, 王瑞, 吴亚平, 孙露露, 张志愿, 孙树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4): 328-333.   DOI: 10.19438/j.cjoms.2022.04.003
    摘要361)      PDF (2143KB)(201)   
    目的: 构建及鉴定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患者源性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 PDO)模型。方法: 通过HNSCC样本分离肿瘤细胞,于基质胶中三维培养和传代,定时记录模型生长情况。利用H-E染色观察PDO模型与患者肿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NSCC标志物CKH、P63、SMA和Ki67在两者间的表达情况,评估PDO模型与患者肿瘤组织间的符合程度。结果: 本研究建立3例能稳定传代的PDO模型,组织病理学及4个肿瘤标志物鉴定结果显示模型与患者组织间一致性较高。结论: 以HNSCC样本构建的PDO模型能够反映患者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可作为今后HNSCC研究中可靠的临床前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55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临床特点与颅颌面结构特征分析
    吕政展, 朱柏恺, 郑美里, 刘旌毅, 汪席均, 洪越扬, 江凌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41-547.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4
    摘要347)      PDF (1154KB)(76)   
    目的 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resorption,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颌面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ICR患者及55例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对照组)。对ICR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关节症状进行统计,分析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利用二维头影测量及三维重建测量相关的颅颌面部指标,比较2组人群颅颌面结构特征的异同。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R女性患者占比92.7%,平均就诊年龄(22.17±3.46)岁,双侧关节发病占87%,29.1%的患者曾有关节症状。二维测量显示ICR组的SNA、A-NP、Co-A、SNB、Go-Me、Co-Go和S-Go/N-Me等指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MP-SN和Y-Axi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显示,ICR组除Se-Ne、CoR-Ae和SNLp-GoL外,其余测量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R好发于女性,平均就诊年龄22岁,病变多累及双侧关节,不到1/3的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相比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患者,ICR患者下颌骨严重后缩,下颌体与下颌支更短且多数为高角状态,后前面高比例明显偏小,同时上颌前突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第8版TNM分期修订版对早期口腔黏膜鳞癌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作用的临床研究
    周瑜, 翁海燕, 司呈云, 段贤捷, 安星妃, 章礼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20 (6): 571-576.   DOI: 10.19438/j.cjoms.2022.06.009
    摘要336)      PDF (1026KB)(63)   
    目的 了解第8版TNM分期修订版对早期口腔黏膜鳞癌危险分层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1月—2016年12月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早期口腔黏膜鳞癌患者,分析第8版TNM分期修订版引起的分期迁移变化对患者危险分层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口腔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与预后显著相关。第7版pT1期70例患者中,39例升级为第8版pT2期;升级与未升级患者间术后复发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颈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1169)。第7版pT2期34例患者中,17例升级至第8版的pT3期;升级和未升级患者间,术后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版各分期在总体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6),但疾病特异性(别)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第8版各分期的总体生存率(P<0.001)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P<0.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预示着早期口腔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恶化。相比第7版,第8版TNM分期修订版对早期口腔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和危险分层能力。对pT2以上的患者应施行包括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在内的更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