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右腮腺肿块
    张春叶;李江
    2007 (3):  239-240. 
    摘要 ( 653 )   PDF(407KB) ( 351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1例报告
    邢树林;戴俊峰;丛斌
    2007 (3):  237-238. 
    摘要 ( 865 )   PDF(451KB) ( 310 )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后,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报告
    王茜;潘朝斌;李海刚
    2007 (3):  235-236. 
    摘要 ( 885 )   PDF(385KB) ( 426 )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及多种骨骼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作者报告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组织补片在宽裂隙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谭汉提;李正华;黄贤;殷海;谭海涛
    2007 (3):  231-234. 
    摘要 ( 581 )   PDF(796KB) ( 247 )  
    目的:探讨口腔组织补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宽裂隙腭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宽裂隙先天性腭裂患者,术中采用口腔组织补片覆盖软、硬腭交界处创面和硬腭前部及双侧裸露的创面,对术后并发症、创面黏膜化情况、软腭运动度及腭咽闭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的口腔组织补片完全成活,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诊3个月~1a,创面完全黏膜化,无明显瘢痕挛缩,腭咽闭合良好,软腭运动度好。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用于腭裂修复,手术操作简单可行,临床效果肯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性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
    史俊;邱蔚六;王丽珍;胡宇华
    2007 (3):  225-230. 
    摘要 ( 780 )   PDF(1019KB) ( 396 )  
    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的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的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的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痂内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的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的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的不同源于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下颌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史俊;邱蔚六;姜闻博;孙康
    2007 (3):  220-224. 
    摘要 ( 559 )   PDF(929KB) ( 352 )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垂直及斜行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开展生物力学试验仿真提供平台。方法:采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标本,将用CT所获得的下颌骨DICOM数据通过CAD软件直接建立三维模型,并设计接骨板三维模型;将接骨板和下颌骨的三维模型进行装配,最终在FEA软件中设计骨折线的方向和间隙大小,并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包括骨折线方向、接骨板、骨折间隙大小等信息在内的兔下颌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了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兔下颌骨骨折模型,为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所采用的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向牵张器增高牙槽骨的实验研究
    孙明;陈松龄;律娜;黄代营;邓伟
    2007 (3):  215-219. 
    摘要 ( 532 )   PDF(912KB) ( 320 )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双向牙槽骨牵张器,通过建立萎缩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犬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自行设计双向牙槽骨牵张器装置。实验动物拔除一侧下颌前磨牙1个月后,骨切开放置牵张器,间歇7d后,以1mm/d速度牵张,共牵张6d。第1组于牵张过程中逐步颊向改变移动骨段位置,第2组于牵张完成后第2天,一步颊向改变移动骨段位置至术前预定位置,2个月后对牵张区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动骨段均达到术前预定的高度及颊向位置。牙槽骨的高度平均增加5.5 mm±0.23mm,移动骨段颊侧移位平均为2.6 mm±0.17mm。X线及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双向牵张器能在垂直向及颊舌向上精确控制牵张方向,并能在垂直牵张过程中或牵张完成后,改变移动骨段位置,避免牙槽骨牵张成骨常见的并发症:轴向移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体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
    吐尔逊·牙生;徐立群;张陈平;等
    2007 (3):  211-214. 
    摘要 ( 735 )   PDF(779KB) ( 269 )  
    目的:对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方式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探索合理的下颌骨假体固位方式。方法:选择1例华东地区正常成年男性,建立基于CT图像数据文件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模拟半侧下颌骨缺损,设计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方式的下颌骨假体修复,分析4种工况条件下固位方式的应力分布特征。采用SAS 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4种工况条件下,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结构应力完全呈等强度分布(P= 0.2997),平均受力值远低于钛材的许应力值;固位结构周围骨组织所承受的应力分布合理(P=0.9377),与正常松质骨最佳应力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7083)。结论:下颌骨假体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方式应力分布合理,且有利于周围骨组织的改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抗失巢凋亡能力和转移的影响
    苏立新;张陈平;胡永杰;等
    2007 (3):  207-210. 
    摘要 ( 451 )   PDF(691KB) ( 321 )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抗失巢凋亡能力和转移的影响,揭示BDNF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关系。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高、低转移细胞系ACC-2和ACC-M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悬浮培养、流式细胞仪、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BDNF对SACC细胞系体外培养过程中增殖和抗失巢凋亡的影响。以SPSS1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ACC-2和ACC-M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抗失巢凋亡能力,且ACC-M高于ACC-2(P<0.01)。25、 50、100ng/mlBDNF对ACC-2和ACC-M增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50ng/ml BDNF可以显著提高ACC-2的抗失巢凋亡能力(P<0.01)和克隆形成(P<0.01)。结论:SACC的转移特性与抗失巢凋亡能力相关,适合浓度的BDNF可以提高SACC的抗失巢凋亡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叶金海;高隽;吴煜农;等
    2007 (3):  204-206. 
    摘要 ( 578 )   PDF(600KB) ( 223 )  
    目的: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SICs与A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SICs在培养的ACC-2细胞及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利用OriginPro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C-2细胞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有ASICs蛋白的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ASIC2a的表达;ASICs蛋白表达量经灰度值分析,正常腮腺组织为0.00012±0.00044,多形性腺瘤组织为0.00023±0.00049,腺样囊性癌组织为0.57±0.000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腺样囊性癌中ASICs表达增多,可能是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颊黏膜鳞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与其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冯元勇;李宁毅;贾暮云;等
    2007 (3):  200-203. 
    摘要 ( 547 )   PDF(764KB) ( 242 )  
    目的:检测SD大鼠颊黏膜鳞癌细胞系SDSCC-B与其单克隆细胞系Rca-B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析其对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法筛选细胞系SDSCC-B,建立单克隆来源的细胞系Rca-B;分别检测2个细胞系端粒酶的活性;以Tca8113和Tb细胞系做阳性对照。2个细胞系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实验性肺转移情况。检测结果采用SPSS11.0.1软件包分别进行q检验和t检验。结果: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个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均为强阳性,显著高于大鼠正常颊黏膜细胞,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Rca-B端粒酶活性高于SDSCC-B细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ca-B细胞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较后者高, Rca-B组与SDSCC-B组肺重/体重的比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细胞系SDSCC-B和Rca-B均具有高转移特性,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转移能力有关,Rca-B的转移能力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附10例临床分析
    赵云富;姜晓钟;王为民;等
    2007 (3):  195-199. 
    摘要 ( 938 )   PDF(1066KB) ( 339 )  
    目的:总结10例11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术前9例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3例行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10例10侧行颈动脉压迫训练(Matas试验)。术中9例9侧先在局麻下阻断颈总动脉30min,边手术边观察患者反应,再改为全麻下手术;单纯瘤体剥除5侧,行瘤体合并颈动脉分杈切除的6侧中,颈动脉修补1例、颈动脉重建2例、结扎颈总和颈内动脉3例。结果:随访1~20a,无复发和死亡病例。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右侧术后当天出现左侧偏瘫,1a内恢复;左侧肿瘤术后,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给予可乐定等药物治疗,2周后趋于稳定。其余病例术后经过平稳。结论:术前对大脑侧支循环进行综合评估,合理运用Matas试验,尽量选择单纯瘤体剥除,颈动脉缺损时尽可能即刻行修补或重建,术后采取针对防治脑梗死的措施等,是围术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例良、恶性淋巴上皮病临床病理分析
    叶为民;竺涵光;张志愿;钟来平
    2007 (3):  188-194. 
    摘要 ( 809 )   PDF(1128KB) ( 834 )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上皮病(MLEL)、良性淋巴上皮病(BLEL)及与之相联系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3例MLEL、20例BLEL及3 例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复习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MLEL的病理学特征为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示CKpan全部阳性(13/13),Vim部分阳性(3/13),SMA部分阳性(2/13);8例MLEL可随访资料中,术后1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局部复发,5例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3.5个月~4a。BLEL的病理学特点为腺实质萎缩,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形态温和的腺肌上皮岛;免疫组化示CKpan 19例阳性,LCA 17例阳性,UCHL-1、L26 16例阳性,CK10 10例阳性,S-100 2例阳性;12例可随访的BIEL中,2例术后复发诊断为MLEL,其余健在,随访3个月~6a不等。3例MT中,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并化疗后缓解;免疫组化L26、LCA、CD79、CD43均阳性;UCHL-1、CKpan、EMA均有2例阳性。结论:MLEL好发于腮腺,且女性多见, 来源于唾液腺导管上皮。对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原发灶-颈联合根治,术后放疗,少数MLEL可在BLEL基础上发生,故BLEL局部切除后应长期随访;MT为B 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辅以适当化疗可获较好疗效。术中冷冻切片是本病目前最可靠的术中诊断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路动脉化疗治疗上颌窦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吉辰;王巍;张斌;张冰
    2007 (3):  185-187. 
    摘要 ( 562 )   PDF(591KB) ( 253 )  
    目的:探讨应用双路动脉化疗治疗上颌窦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病理诊断为上颌窦癌的患者进行超选择性直接动脉灌注化疗,观察术中反应及术后疗效,随访1a,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术中未见明显异常反应;动脉化疗的显效率为100%,表现为肿瘤在化疗后当天或第2天疼痛和肿胀感缓解,口、鼻腔内出现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脱落。随访的病例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双路动脉化疗是治疗上颌窦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作为综合序列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FN-α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
    郑凌艳;张志愿;俞创奇;等
    2007 (3):  180-184. 
    摘要 ( 606 )   PDF(887KB) ( 218 )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α的表达水平,探讨IFN-α在原发性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原发性SS患者和24例非SS患者的唇腺组织进行IFN-α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7例原发性SS患者中,22例(59.46%)表达阳性,15例(40.54%)表达阴性;24例非SS组患者中3例(12.5%)表达阳性,其余21例(87.5%)均表达阴性。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IFN-α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刘习强;黄洪章;曾融生;等
    2007 (3):  176-179. 
    摘要 ( 691 )   PDF(854KB) ( 358 )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案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radionecrosis of jaws, RNJ)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缺损修复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68例RN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χ2检验(SPSS 11.0统计软件包)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组织瓣修复术后缺损的近期效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采用死骨刮治术对早期局限性骨坏死有效,而对中、晚期颌骨坏死只能起到暂缓病情的作用;252例RNJ患者行死骨扩大摘除或颌骨切除,术后症状有效缓解(总有效率82.9%,P<0.05);18例患者采用部分或半侧颌骨切除并同期进行血管化组织瓣移植(其中8例行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缺损),除1例出现血管危象(静脉栓塞)及组织瓣部分坏死外,全部游离瓣均成活,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面部外形以及重建下颌骨高度均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死骨刮治术仅适用于临床早期病例,晚期RNJ应行颌骨切除并同期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组织CK19蛋白质与mR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钟来平;张志愿;胡永杰;等
    2007 (3):  170-174. 
    摘要 ( 564 )   PDF(844KB) ( 513 )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蛋白质表达与基因转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3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K19的蛋白质表达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CK19蛋白质表达阳性率为90.91%(30/33),mRNA水平是癌旁组织的2.21倍。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恶性程度越高,两者的表达水平也越高。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上升,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K19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鉴别组织恶性程度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侯劲松;黄洪章
    2007 (3):  163-169. 
    摘要 ( 689 )   PDF(1283KB) ( 587 )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是近年兴起的新型真皮移植替代材料,由异体或异种皮经过特殊处理制备而成。由于ADM去除了皮肤中的全部细胞成分和部分可溶性蛋白,生物相容性极佳,目前在皮肤烧伤治疗、腹壁缺损修补、硬脑膜修复、软硬组织充填和美容整形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作者着重对ADM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对其制备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单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