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双侧颈动脉畸形合并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报告
    刘兰忠;姚宏;马东洋等
    2007 (4):  313-315. 
    摘要 ( 896 )   PDF(570KB) ( 342 )  
    双侧颈总动脉发育异常、左侧颈总动脉先天性闭锁、右侧颈外动脉在颈内外分杈处形成假性动脉瘤临床罕见。作者收治1例,经CT血管成像及DSA确诊,动脉造影术后假性动脉瘤体积明显增大,出现呼吸困难、呛咳、声音嘶哑、头晕、头痛等症状。将覆膜支架放至右侧颈动脉分杈处行介入治疗,成功地封堵假性动脉瘤,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瘤体不显影。治疗随访1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肿瘤未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钟凡;彭国光;赵继刚等
    2007 (4):  309-312. 
    摘要 ( 923 )   PDF(792KB) ( 347 )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系由多发性颌骨角化囊肿、皮肤基底细胞痣(癌)、骨骼系统异常以及各种其他缺陷所组成的一种复杂罕见的综合征,本文报告1例典型病例,对其主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的控制性外科
    张森林;毛天球
    2007 (4):  306-308. 
    摘要 ( 943 )   PDF(625KB) ( 309 )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主要原则是:先通过简捷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然后至ICU进行生理性复苏,最后进行二次手术,对所有损伤实施确定性修复。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常为多发伤,出血多、生理机能耗竭严重,需要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年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的初步观察
    闫志伟;杨耀武;雷德林等
    2007 (4):  301-305. 
    摘要 ( 720 )   PDF(1011KB) ( 334 )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复合在纤维蛋白胶表面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成年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的生长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及角蛋白的表达,鉴定细胞。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铺展形态佳,增殖速度快。细胞生长2~4h贴壁,3d时细胞呈漩涡状,基本完全融合,约5d后细胞逐渐呈复层生长。免疫组化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证实细胞来源可靠。结论: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增殖良好,纤维蛋白胶有望成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苦参碱对唾液腺ACC-M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赵军方;李新明;王海斌等
    2007 (4):  296-300. 
    摘要 ( 681 )   PDF(928KB) ( 344 )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苦参碱(Matrine)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等方法,观察其对ACC-M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后的ACC-M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从4.21%到27.47%);0.75mg/ml的苦参碱作用48h后,其Bcl-2 表达明显下降。定量结果显示,平均荧光强度从570.6降至512.4;而Bax表达则明显上升,定量结果显示,平均荧光强度从197.5升至313.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能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黄志权;李劲松;陈伟良等
    2007 (4):  291-295. 
    摘要 ( 648 )   PDF(874KB) ( 239 )  
    目的:检测唾液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与唾液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例唾液腺正常组织、28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黏液表皮样癌(MC)、33例腺样囊性癌(ACC)中EMMPRIN的表达和定位。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或确切概率分析。结果:EMMPRIN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1%、53.71%、84.00%和90.91%(P<0.05)。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主要见于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EMMPRIN蛋白在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表达见于肿瘤细胞的胞膜或胞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现象组中,EMMPRIN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嗜神经现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MMPRIN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量缓释rhBMP-2纳米微粒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杨小平;王明;吴道澄等
    2007 (4):  286-290. 
    摘要 ( 624 )   PDF(903KB) ( 290 )  
    目的:制备可定量缓释的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缓释剂,进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并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局部应用以促进成骨。方法:采用乳化溶液聚合法制备rhBMP-2纳米微粒注射剂。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建立兔下颌骨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实验组自牵张期开始,于牵张间隙注射rhBMP-2纳米微粒连续10d,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rhBMP-2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乳液。牵张后固定期第1、3、6周,分别检测血清骨钙素含量和ALP活性,进行影像学、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下颌骨新生骨进行生物力学和骨矿物密度检测。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镜下rhBMP-2纳米微粒形态规整,rhBMP-2的包封率为78%。体外缓释试验表明,纳米微粒中rhBMP-2至少可以维持10d以上。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应用rhBMP-2纳米微粒组的新骨形成速度、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固定后6周,实验组骨矿物密度平均为(0.719±0.004)g/cm2,对照组为(0.564±0.020)g/cm2,P<0.01;实验组下颌骨三点弯曲试验结果平均为(92.143±10.795)N/mm,对照组为(55.266±0.774)N/mm,P<0.05。结论: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能够有效维持rhBMP-2浓度及活性,延长rhBMP-2的作用时间,可作为注射性骨诱导制剂。局部应用rhBMP-2,可以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成骨速度及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接种到脱细胞气管基质及PGA膜上的细胞相容性比较
    赵洪伟;黄桂林;潘剑等
    2007 (4):  281-285. 
    摘要 ( 669 )   PDF(939KB) ( 219 )  
    目的:通过体外下颌下腺细胞/材料复合体的共培养,探讨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接种到脱细胞气管基质及PGA膜上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5mm×5mm×2mm大小的PGA膜 (Polyglycolide)、脱细胞处理的衍生生物气管支架材料内壁表面分别接种SD大鼠的下颌下腺腺细胞,共培养后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单位面积材料上生长的细胞数、材料上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法)等。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脱细胞气管基质与PGA膜对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均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生长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D大鼠气管、家兔气管、PGA膜。气管材料与PGA膜上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5);家兔、SD大鼠气管基质组在第7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PG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见天然衍生生物材料上的下颌下腺细胞增殖活跃,见分泌颗粒。家兔、SD大鼠气管支架材料上培养4d后的唾液腺细胞上清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GA膜的上清液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制的脱细胞气管基质与下颌下腺细胞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骨骨折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来平;叶茂昌;龚飞飞等
    2007 (4):  277-280. 
    摘要 ( 1285 )   PDF(790KB) ( 270 )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修复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颌骨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或口外入路手术,以钛板坚强内固定或联合颌间牵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Ridit分析。结果: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组治愈41例、显效8例、无效4例,钛板坚强内固定组治愈33例、显效6例、无效3例,颌间牵引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无效11例。经Ridit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三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钛板对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可使其达到早期功能复位与重建的良好效果。如联合颌间牵引,则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矫治上颌埋伏弯曲牙的疗效评价
    汪隼;曹慧珍;冯希平
    2007 (4):  273-276. 
    摘要 ( 1176 )   PDF(778KB) ( 474 )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颗,占23.1%;失败3颗,占11.5%;24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7.5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26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3颗唇侧出现2~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3例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其中2例被迫拔除,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支抗和有效控制炎症,循序渐进是治疗埋伏弯曲牙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延迟拔管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观察
    孙宇;方舒东;康华;朱也森
    2007 (4):  270-272. 
    摘要 ( 1244 )   PDF(596KB) ( 258 )  
    目的:比较观察口腔颌面外科术后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和硫酸阿托品对患者口腔、气道腺体分泌的影响,探讨术后肌注盐酸戊乙奎醚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术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2d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硫酸阿托品组,C组为盐酸戊乙奎醚组。于术毕以及术后24h分别肌注生理盐水、硫酸阿托品0.5m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观察术后0~12h、12~24h、24~36h和36~48h各时间段内患者平均每小时口腔、气道分泌物量和不良反应,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从平均每小时口腔分泌物量看,给药后前12h内(0~12h和24~36h),B组和C组显著少于A组(P<0.05和P<0.01),C组也显著少于B组(P<0.05);后12h(12~24h和36~48h)内,C组显著少于A组(P<0.05)而B组与A组差异不大(P>0.05)。从平均每小时气道分泌物量看,各时间段C组均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各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后肌注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抑制保留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气道腺体分泌,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MAS folded flap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 repairing parotid bed followingparotidectomy to prevent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
    CHEN Wei-liang;YANG Zhao-hui;HUANG Zhi-quan;et al.
    2007 (4):  265-269. 
    摘要 ( 891 )   PDF(313KB) ( 352 )  
    PURPOSE: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 (ADM) in preventing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 following parotidectomy. METHODS: Forty-six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tumo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4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The AMD group consisted of 1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underwent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ADM within the parotid bed; SMAS group consisted of 11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SMAS folded flaps to repair parotid bed; and SMAS plus AMD group consisted of 1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total parotidectomy and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ADM to repair parotid bed with SMAS folded flaps. All 46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via a short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perception of a facial contour deformity, Frey’s syndrome, modified Minor’s starch-Iodine test (MSIT),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welve months of follow-up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rates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st-operative facial contour were 33.3% (4/12),40.0% (4/10),91.9% (10/11) and 100%(13/13)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AMD group, SMAS group and SMAS plus AM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AS plus AMD group and the former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s of objective Frey’s syndrome by MSIT were 50.0 % (6/12), 20.0% (2/10), 27.3% (3/11) and 7.7% (1/13)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AS plus AM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MAS folded flap is clinically simple to perform, which can prevent depressed facial deformity. Combination of SMAS folded flap and ADM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rey’s syndr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arotidectomy.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体重建板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
    吐尔逊·牙生;徐立群;张陈平等
    2007 (4):  261-264. 
    摘要 ( 935 )   PDF(798KB) ( 191 )  
    目的:对传统重建板固位方式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探索下颌骨假体的合理固位方式。方法:选择1例华东地区正常成年男性,建立基于CT图像数据文件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模拟半侧下颌骨缺损,设计重建板固位方式的下颌骨假体修复,分析4种工况下固位结构的应力分布特征。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4种工况条件下,重建板固位结构应力基本呈等强度分布(F=2.87,P>0.05);4枚固位钛钉周围骨组织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无统计学差异(F=0.8,P>0.05),但显著低于正常松质骨的最佳应力值(t=-44.9773, P=0.0001)。结论:重建板固位方式应力分布基本合理,但不利于周围骨组织的改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胸皮瓣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徐兵;沈国芳;史俊等
    2007 (4):  257-260. 
    摘要 ( 1049 )   PDF(785KB) ( 275 )  
    目的:评价侧胸皮瓣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2004~2006年间对17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侧胸皮瓣缺损修复术,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8.4岁。所有患者均制作单纯侧胸皮瓣或侧胸皮瓣复合肩胛骨肌瓣,游离后进行小血管吻合术,最后修复缺损的术区。结果:除1例患者因支配动脉纤细而出现表皮坏死外,其余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经过3~32个月的随访,外形修复效果较好,供区切口隐蔽、瘢痕小。结论:利用侧胸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在大型口腔癌手术后的监护作用和必要性
    赵小朋;潘朝斌;黄洪章等
    2007 (4):  254-256. 
    摘要 ( 1202 )   PDF(637KB) ( 318 )  
    目的:探讨ICU在大型口腔癌手术后监护治疗中的作用及必要性。方法:122例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9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术后带气管套管转入ICU监护治疗。结果:12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6例术后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4例出现心律失常并及时纠正;3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经抢救后呼吸平稳。结论:ICU能够对大型口腔癌患者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结合人工关节重建下颌骨缺损
    孙坚;沈毅;李军等
    2007 (4):  248-253. 
    摘要 ( 1077 )   PDF(1064KB) ( 352 )  
    目的: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改善单段腓骨重建下颌骨所致的高度不足,并结合人工关节重建下颌骨大型缺损。方法:对13例下颌骨大型节段性缺损患者,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重建。术前均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个体化头模、设计腓骨修复的位置及高度。根据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下颌体平行折叠或部分平行折叠,对缺损累及下颌体、下颌支及髁突者,则结合人工关节一并修复。结果:移植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下肢供区无并发症。面部外形满意,开口度2.5~3.5cm,重建下颌骨的高度低于健侧,在-0.3~1.5 cm之间,平均0.47cm,种植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正常、发音清晰。复查全景片及三维CT,显示腓骨骨段的位置和高度与术前设计一致,髁突或人工关节位于关节窝内。结论: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及结合人工关节为重建半侧下颌骨大型缺损,以及增加其高度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可行、效果良好的修复手段。建议在主要承担咀嚼功能的颏部和体部行平行折叠植骨,在非承担咀嚼功能的下颌支,则使用人工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钟来平;郑家伟;张陈平;张志愿
    2007 (4):  243-248. 
    摘要 ( 1460 )   PDF(852KB) ( 1149 )  
    口腔癌是第6位常见的癌症,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但当患者出现如疼痛、出血、溃疡、肿块、影响语言或吞咽疼痛等临床症状时,肿瘤可能已经出现了浸润和转移。因此,如何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筛选出口腔癌高危人群,实现早期诊断,是所有临床医师努力的目标。临床上除了常规的检查口腔病变(包括由口腔科医师、耳鼻咽喉科医师和内科医师检查)外,口腔组织的活体染色、光谱分析和刷取活检等手段有望实现口腔癌的早期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