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HIF-1α 促进 BMSCs 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邹多宏;;吴轶群;张秀丽;蒋欣泉;黄远亮;张志愿
    2012 (6):  441-453. 
    摘要 ( 214 )   PDF(3650KB) ( 362 )  

    目的: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检测 HIF-1α 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在体内、外向成血管和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1) HIF-1α 基因突变后,应用 Lentivirus 构建 Lenti-LacZ、Lenti-WT、Lenti-MT。(2)分别用 Lenti-LacZ、Lenti-WT 及 Lenti-MT 转染 BMSCs,检测1细胞转染效率;2目的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3目的基因在BMSCs细胞内的定位。(3) BMSCs 成功转染目的基因后,分别在特定时间点提取总RNA和蛋白,通过 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基因对BMSCs成血管和成骨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4) 行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和钙结节的表达检测。(5) 检测生物支架材料-明胶海绵 (GS) 的结构、形态及细胞附着情况。(6) 建立F344大鼠颅骨双侧直径5 mm的标准骨缺损模型,分别将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植入骨缺损区。术后8周取材,行Microfil灌注,观察血管形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 线及 Micro-CT检查、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测等观察骨修复情况,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当感染复数(MOI)=15时,BMSCs 的转染效率最高。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 BMSCs细胞核内。体外常氧条件下,HIF-1α能够显著上调BMSCs的成骨和成血管因子的表达,且ALP和钙结节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可诱导 BMSCs骨向分化。体内实验结果显示,8 周时,Lenti-WT 组和Lenti-MT组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强于Lenti-LacZ 组,而Lenti-MT 组又优于Lenti-WT 组。结论:HIF-1α 基因可以显著提高 BMSCs成血管和成骨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15b及其靶蛋白BMI1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化疗耐药、预后的关系
    张伟;孙丽娟;林钊宇;范松;郑倩琪;李劲松
    2012 (6):  454-460. 
    摘要 ( 204 )   PDF(1152KB) ( 275 )  

    目的:探讨miR-15b及其靶蛋白BMI1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晚期舌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分为顺铂敏感组(34例)和顺铂耐药组(52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5b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iR-15b的靶蛋白BMI1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敏感性和生存状况等,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顺铂敏感组相比,顺铂耐药组的舌鳞癌组织中,miR-15b显著低表达(P< 0.001),而BMI1则显著高表达(P<0.001);舌鳞癌miR-15b低表达组患者与高表达组患者相比,预后较差(P=0.001),BMI1则反之,BMI1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P=0.029)。结论:miR-15b在舌鳞癌中扮演了抑癌基因角色,其异常低水平表达和癌基因BMI1高表达与舌鳞癌化疗耐药和预后不良相关,可能参与了舌鳞癌的化疗耐药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lx2条件性激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代杰文;孙昊;卢境婷;姜文辉;王旭东*;沈国芳*
    2012 (6):  461-465. 
    摘要 ( 164 )   PDF(1189KB) ( 269 )  

    目的:建立Dlx2条件性激活转基因小鼠,为实现Dlx2基因在不同组织特异性激活奠定基础。方法:构建Dlx2条件性激活真核表达质粒iZEG-Dlx2并线性化,通过显微注射,获得Dlx2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应用PCR鉴定其基因型。结果:共获得8只转基因阳性首建鼠,阳性率为11.59%。结论:运用转基因技术,可成功获得Dlx2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为在体内研究Dlx2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复膜在大鼠腮腺切除术中对神经再生的屏蔽作用
    许向亮;王建伟;郭传瑸;王珂;田珑;张卫光
    2012 (6):  466-472. 
    摘要 ( 171 )   PDF(2115KB) ( 232 )  

    目的:分析修复膜在大鼠腮腺切除术中对神经再生的屏蔽作用。方法:对40只雄性SD大鼠进行双侧腮腺部分切除术,左侧为实验侧,在腮腺表面置入修复膜;右侧为对照侧,直接将皮肤、皮下组织覆盖于腮腺表面。大鼠分为A、B 2组,每组20只,A组术中保护面神经,B组术中切断面神经颊支。在腮腺手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4只大鼠。在双侧腮腺咬肌区取材,进行HE染色及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大鼠、A组、B组大鼠左、右侧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及真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置入修复膜的实验侧伤口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浸润多于对照侧。术后4周时,修复膜被自身组织替代。B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均可见神经瘤形成。B组大鼠左侧真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小于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修复膜可使切断面神经的大鼠真皮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神经纤维的生长,初步揭示出腮腺表面置入修复膜对神经再生的屏障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郑凌艳;张伟杰;杨驰;蔡协艺;姜滨;王保利;浦益萍;金佳敏;王婧;张志愿;周龙女;周健;管欣
    2012 (6):  473-477. 
    摘要 ( 318 )   PDF(599KB) ( 332 )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技术介绍
    张善勇;张晓虎;霍亮;沈佩;杨驰;陈敏洁;邱亚汀;陈琢之
    2012 (6):  478-483. 
    摘要 ( 613 )   PDF(3361KB) ( 533 )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盘锚固定术式。方法:自2011年7月—2012年3月,共对177例(232侧)TMJ 内紊乱患者进行改良TMJ盘锚固术治疗。具体方法是将1颗锚固钉置于髁突后斜面下缘中份,用2根3-0尼龙线固定关节盘于锚固钉。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进行MRI检查,评估关节盘位置。对伴有咬合紊乱或牙列不齐的患者,术后行再定位?板或正畸治疗。结果:手术后MRI 显示,172例(226侧)关节为优;4例(4侧)关节为良;有效率达99.14%(230/232侧);仅有1例(2侧)为“差”,占0.86%(2/232侧),需再次行锚固术治疗。结论: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是一种治疗中、晚期TMJ内紊乱的有效方法,其术式设计更为合理,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陈仲伟;徐冬贵;朱李军;王启朋;冯航;江穗;常秀林
    2012 (6):  484-487. 
    摘要 ( 520 )   PDF(838KB) ( 373 )  

    目的:通过与MRI检查比较,评价PET/CT(integrated PET-CT system)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2011年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于术前2周内分别进行PET/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影像和MRI影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法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PET/CT、MRI判定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9.5%和73.7%(P<0.05);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8.6%(P>0.05);准确率分别为89.4%和76.6%(P<0.05)。结论: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判定中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氏I、II类错?畸形舌体与舌骨的影像学表现
    庄巧红;胡心怡;高文岚;肖轺穆;邓梦昭;潘晓岗
    2012 (6):  488-491. 
    摘要 ( 410 )   PDF(523KB) ( 271 )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错?畸形舌体、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舌及舌骨位置与错?畸形矢状向牙和颌骨位置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3.7岁,男7例,女8例);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4.3岁,男4例,女11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舌体位置(U’O、S’O、ET、HET和Ltg1-7),舌骨位置(C3H、H’H、GoGn-H)以及牙、颌骨的矢状向指标。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2组测量值进行成组t检验,并分析两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安氏Ⅱ类错?畸形舌体高度大于安氏Ⅰ类,差异有显著性(P<0.05)。舌体长度、姿势位及舌骨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安氏Ⅰ类错?组, HET与CoA显著相关(r=0.691,P<0.01),S’O分别与CoA、U1L1显著相关(r=0.689,P<0.01;r=-0.673,P<0.01),C3H与ANB相关(r=-0.519,P<0.05)。安氏Ⅱ类错?组,HET分别与CoA、CoGn显著相关(r=-0.528,P<0.05;r=-0.569,P<0.05),S’O分别与CoA、CoGn、GoGn及GoGnSN显著相关(r=-0.551,P<0.05;r=0.535,P<0.05;r=0.626,P<0.05;r=0.531,P<0.05),GoGnH分别与MP、OP显著相关(r=0.540,P<0.05;r=0.617,P<0.05)。结论: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舌体高度存在显著差异,舌体高度及舌体垂直位置和上颌长度相关。舌体及舌骨的位置在安氏Ⅰ类错?畸形和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矢状向颌骨及牙位置上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测量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
    李宏权;杨育生;王国民;余锦豪;唐小山;杨华伟
    2012 (6):  492-499. 
    摘要 ( 265 )   PDF(789KB) ( 318 )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居中的标记点中,A、ANS显著偏向健侧(P﹤0.01);14对患健侧标记点的非对称率(Q)显示,INM’与INM、SNM’与SNM、SPr’与SPr在到矢状面S的距离存在明显不对称畸形,而其余多数点在三维方向上无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骨与正常人的主要不同是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发育不足,患侧上颌骨错位较健侧明显。结论:应用螺旋CT及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各标记点到坐标的三维距离,可用于评估患者患、健侧上颌骨的畸形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东地区正常少年儿童舌骨位置变化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李辉;卢晓峰;何建德;张睿;孙红霞
    2012 (6):  500-504. 
    摘要 ( 490 )   PDF(807KB) ( 307 )  

    目的:通过测量华东地区不同年龄少年儿童颌面CT上舌骨的位置,研究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间舌骨位置的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拍摄的(拍摄日期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颌面CT中筛选出281例华东地区少年儿童的CT图像,年龄6~18岁,男141例,女140例。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4组,第1组为6~9岁(66例),第2组为10~12岁(62例),第3组为13~15岁(81例),第4组为16~18岁(72例)。将CT原始图像数据通过三位图形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正中矢状面,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舌骨点前后、垂直及相对颅底的位置参数。应用SPSS 16.0软件包中的t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骨前后向及相对颅底的位置在各年龄组均无性别差异。第3组和第4组舌骨垂直向位置有性别差异。男性舌骨前后、垂直向及相对颅底位置和女性舌骨垂直向位置与年龄呈正相关。上、下颌骨的位置与舌骨的位置相关。结论:在儿童期,舌骨位置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少年期,男性舌骨位置更低。随着年龄变化,男性舌骨位置表现出更大的变化。上、下颌骨位置影响舌骨的位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TA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的预测
    柴盈;陈敏洁;张伟杰;张文豪
    2012 (6):  505-510. 
    摘要 ( 255 )   PDF(1471KB) ( 265 )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层血管成像(MRTA)对预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疗效的价值。方法:277例行MVD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前、后接受MR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读取术前及术后NVC分级,术后疗效分为优、良和差3组,采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确定术前NVC的压迫程度、术后NVC压迫程度和术后NVC的缓解度在3组的分布有无差异。结果:250例(90.2%)病例术后2年疗效为优,18例(6.5%)为良,8例(2.9%)为差,1例(0.4%)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术前不同NVC分级的病例,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异(χ2=5.542,P=0.476);术后不同NVC分级(χ2=18.693,P<0.05)和不同NVC缓解度(χ2=11.484,P<0.05)的病例,术后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MVD术后行MRTA检查,是预测术后疗效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NVC分级越大和NVC缓解度越小的病例,MVD术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可能性越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治进展
    沈佩;张善勇;杨驰
    2012 (6):  511-515. 
    摘要 ( 218 )   PDF(653KB) ( 347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摩擦音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TMJOA的诊治方法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本文就TMJOA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口腔癌检查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金忠;李鑫;郑家伟
    2012 (6):  516-521. 
    摘要 ( 504 )   PDF(783KB) ( 1352 )  

    过去几十年,口腔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晚期口腔癌的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早期确诊的主要方法是切取活检,但该方法有创,且异常增生与早期口腔癌的区分过于依赖病理医师的临床经验。为诊断口腔异常增生和早期口腔癌,迫切需要可在门诊条件下操作简便、实用且无创的诊断工具。目前发展迅速的早期口腔癌检测方法包括光学系统检查、活组织染色、唾液检测、刷取活检、DNA分析等。本文对这些方法诊断口腔鳞癌及癌前病损的价值进行回顾与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临床技术管窥
    陈传俊
    2012 (6):  522-524. 
    摘要 ( 212 )   PDF(452KB) ( 267 )  
    介绍作者在德国工作期间所见德国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技术和经验,并将德国经验与国内做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德国经验的优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牵引法辅助拔除接触下牙槽神经管的埋伏阻生牙1例报告
    谢千阳;马志贵;钱文涛;徐光宙;蔡协艺;杨驰
    2012 (6):  525-528. 
    摘要 ( 385 )   PDF(1106KB) ( 465 )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由于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关系密切,神经损伤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避免IAN损伤的方法:截冠法、部分牙冠切除术和正畸牵引法。本文报告1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斜位低位阻生的患者,采用改良正畸牵引法,分两步将牙根牵离神经管,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患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