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miR-21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吴越, 王成, 谢楠, 庄泽航, 刘习强, 侯劲松, 黄洪章
    2016 (2):  97-105. 
    摘要 ( 441 )   HTML( 0)   PDF(1368KB) ( 337 )  
    目的:探讨miR-21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7株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miR-214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评估miR-214在7株细胞系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分别选择miR-214高、低表达的细胞系进行后续研究。对选择的细胞系分别转染miR-214 mimics和inhibitors,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iR-214的表达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转染miR-214 mimics的UM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miR-214 inhibitors的SCC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miR-214 mimics的UM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转染miR-214 inhibitors的SCC9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miR-214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表型相关,可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正常唾液腺上皮细胞摄取腺样囊性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实验研究
    宋梦阳, 杨小军, 侯晋, 殷学民
    2016 (2):  106-110. 
    摘要 ( 450 )   HTML( 1)   PDF(1320KB) ( 465 )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否靶向正常唾液腺上皮细胞(SGECs),为进一步研究ACC来源的外泌体在ACC侵袭和转移中的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SGECs,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将ACC-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荧光染料PKH67标记后与SGECs共培养,用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SGECs对ACC-2来源的外泌体的摄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SGECs高表达角蛋白CK19,不表达α-MSA,说明其来源可能为腺泡上皮或导管上皮细胞,而非间质和肌上皮细胞。在LSCM下观察到携带PKH67标记的外泌体可以进入SGECs内,主要分布于核周的胞质中。结论:SGECs可摄取ACC-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提示可能为ACC来源外泌体的靶细胞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NA-32-5p对EZH2基因的靶向调控以及对口腔癌细胞CAL-27增殖的影响
    郭明, 郝文慧, 翟新颖, 侯林妍
    2016 (2):  111-116. 
    摘要 ( 331 )   HTML( 0)   PDF(1127KB) ( 405 )  
    目的:构建miR-32-5p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对EZH2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及对CAL-2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pSicoR-miR-32-5p及pMIR-Report-EZH2过表达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Western 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验证miR-32-5p与EZH2的靶向调控关系,应用MTT法检测过表达miR-32-5p后对CAL-27细胞的增殖调节作用,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pSicoR-miR-32-5p及pMIR-Report-EZH2重组质粒,并证实miR-32-5p过表达可明显抑制EZH2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miR-32-5p的表达,则明显上调EZH2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P<0.05);MTT结果显示,miR-32-5p可显著抑制CAL-27的增殖。结论:miR-32-5p可通过靶向作用于EZH2-3’UTR的特异序列,直接抑制EZH2基因的表达并调控CAL-27细胞的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DF15作为T3/T4cN0M0口腔鳞癌患者TPF诱导化疗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唐晓, 孙文文, 朱东旺, 马捷, 马海龙, 刘莹, 谈亦然, 涂瑶瑶, 王丽珍, 李江, 钟来平, 张陈平, 张志愿
    2016 (2):  117-122. 
    摘要 ( 431 )   HTML( 1)   PDF(1148KB) ( 343 )  
    目的:探讨GDF15表达能否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预测TPF(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256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活检样本中GDF1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PF诱导化疗的预后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具有活检样本的230例口腔鳞癌患者中,低表达GDF15的患者68例,高表达GDF15的患者162例。低表达GDF15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总生存率(P=0.046)、无病生存率(P=0.0496)、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0.06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17)。高表达GDF15的患者中,临床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TPF诱导化疗者预后较好,总生存率(P=0.018)、无病生存率(P=0.010)、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0.042)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06)显著为高。结论:GDF15表达可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从TPF诱导化疗生存获益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技术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王敏娇, 陈天天, 司家文, 王旭东, 沈国芳, 于洪波
    2016 (2):  123-127. 
    摘要 ( 618 )   HTML( 1)   PDF(1306KB) ( 404 )  
    目的:探讨虚拟技术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牵引成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患者,应用虚拟技术进行下颌支牵引成骨的设计模拟,三维打印牙支持式导板指导术中截骨线、牵引器放置。牵引器拆除后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虚拟设计、数字化导板的三维打印、手术操作。对比术前设计与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术后颌骨形态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误差小于2 mm,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畸形得到显著改变。结论:虚拟技术可应用于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治疗,通过模拟截骨,设计牵引器放置位置以及牵引方向,预测术后下颌骨形态,提高了手术精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gG4相关唾液腺炎25例临床分析
    王知俊, 郑凌艳, 浦益萍, 谢李松, 石欢, 俞创奇
    2016 (2):  128-133. 
    摘要 ( 732 )   HTML( 0)   PDF(1085KB) ( 590 )  
    目的:分析IgG4相关唾液腺炎和有“唾液腺肿大”类似表现的常见唾液腺非肿瘤疾病的特点,明确其临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诊断为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有腺体肿大类似表现的唾液腺非肿瘤疾病进行比较,重点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血液免疫学和组织病理学方面比较IgG4相关唾液腺炎与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的差异,应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统计。结果:335例唾液腺非肿瘤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IgG4相关唾液腺炎25例、阻塞性唾液腺炎279例和SS 31例。比较IgG4相关唾液腺炎与阻塞性唾液腺炎和SS的疾病特点可见,其在病史及临床检查、血液免疫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均有各自特点,差异显著。结论:IgG4相关唾液腺炎是一类以唾液腺肿大为典型表现的唾液腺慢性炎症,临床上应综合多方面考虑,与其他可能引起唾液腺肿大症状的疾病明确鉴别,准确诊断,为进一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7例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李思源, 郭雪生, 单小峰, 蔡志刚
    2016 (2):  134-139. 
    摘要 ( 535 )   HTML( 1)   PDF(829KB) ( 412 )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2004—2013年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住院病例1892例,其中恶性肿瘤177例,占9.4%。恶性肿瘤中,男77例,女100例,男女比例1:1.3;患者年龄2个月~17.8岁,中位年龄10岁。腮腺(28.8%)、下颌骨(15.3%)、面侧深区(11.9%)、上颌骨(10.7%)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肉瘤(46.3%)、唾液腺癌(28.8%)和恶性淋巴瘤(11.9%)是最常见的病种。其中,黏液表皮样癌、横纹肌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口腔颌面部肉瘤与腺癌的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而恶性淋巴瘤主要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结论: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构成和分布特点与成年人不同,病理类型是决定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眶周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
    薛雷, 刘子玫, 徐大朋, 佟爽, 程晨, 宫贺, 王绪凯
    2016 (2):  140-143. 
    摘要 ( 375 )   HTML( 0)   PDF(853KB) ( 232 )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月,30例婴幼儿眶周血管瘤患儿接受并完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13个月,平均4.8个月。服药剂量1.0~1.5 mg/kg,每天1次顿服。治疗时间4~38周,平均疗程19周。第1次复诊为2周,以后每个月复诊1次,定期拍照、记录血管瘤的颜色、质地、大小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10个月,疗效评定结果Ⅰ级(差)0例,Ⅱ级(中)2例,Ⅲ级(好)9例,Ⅳ级(优)19例。所有患儿服药30 min后均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2 h后达高峰,12 h后恢复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患儿出现轻度腹泻,1例出现睡眠改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眶周血管瘤起效快,疗效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存10 mm髁突头及关节附件的下颌骨切除重建方法探讨
    白果, 杨驰, 郑志伟, 方一鸣
    2016 (2):  144-148. 
    摘要 ( 544 )   HTML( 2)   PDF(811KB) ( 287 )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保存性手术治疗未累及髁突头的下颌骨病变的效果。方法:下颌骨巨大成釉细胞瘤患者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确定瘤体边界及与髁突关节面的关系,模拟测量并设计截骨方法,制作数字化导板,于术中指导截骨。利用肋骨配合重建钛板连接保存的髁突头及下颌支残端,维持盘-髁关系和咬合稳定。通过术中对重要结构的保护、术后关节-颌骨-咬合评价及影像学随访,评价颞下颌关节保存性外科技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截骨导板就位顺利,指导术者沿肿瘤边界分块截骨后将瘤体连同累及骨质一并取出。保存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保留髁突头10 mm及关节盘等附件,用肋骨连接髁突头并行下颌骨残端关节重建。术后CT显示,成釉细胞瘤累及骨质被彻底切除,保留的髁突头与肋骨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关节功能维持良好、面型对称且咬合稳定,患者面部无麻木等异常感觉。结论:在未累及髁突关节面的下颌骨病变中,应用颞下颌关节保存性外科理念,辅以数字化导板,可在精确实现病灶切除的基础上保护髁突头及关节附件,有利于关节功能的保存,维持关节-颌骨-咬合三位一体的关系,术后疗效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下颌骨切除方式对口腔鳞癌预后的影响
    邱宇, 林李嵩, 施斌, 朱小峰, 黄立, 黄跃, 廖云阳
    2016 (2):  149-153. 
    摘要 ( 1113 )   HTML( 0)   PDF(625KB) ( 458 )  
    目的:分析比较2种不同下颌骨切除术式对口腔鳞癌预后的影响,探讨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5年1月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82例涉及下颌骨的口腔癌手术,其中39例行下颌骨边缘性切除,43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2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下颌骨边缘性切除组3年复发率为29.1%,下颌骨节段性切除组为18.4%,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165);下颌骨边缘性切除组的5年复发率为39.7%,节段性切除组为34.2%,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460)。边缘性切除组3年生存率为75.2%,节段性切除组为69.2%,2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263);边缘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为55.5%,节段性切除组为60.7%,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816)。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低分化是术后局部复发的唯一高危因素(P=0.001)。结论:对合适的病例采取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低分化患者,应更加注意术后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存牙槽骨的上颌窦内异物取出方法及临床评价
    胡颖恺, 杨驰, 徐光宙, 汪湧, 郑凌艳
    2016 (2):  154-157. 
    摘要 ( 1080 )   HTML( 3)   PDF(745KB) ( 298 )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上颌窦前外侧壁取出上颌窦内异物的方法,以保存牙槽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牙根等异物误入上颌窦的患者。记录牙位、病程、口腔-上颌窦瘘直径、治疗经过。拍摄全景片及CT后,采用超声骨刀经上颌窦前外侧壁开窗,根据异物位置和大小决定开窗大小,异物位置深在时则以内镜辅助定位。小开窗不复位骨板,大开窗复位骨板,以钛板固定。记录手术结果和时间、术后反应、口腔-上颌窦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取出12例进入上颌窦的异物,4例应用内镜辅助定位,3例做小开窗,9例做大开窗,异物均成功取出,手术时间少于20 min。术后疼痛时间平均5.7 d,肿胀时间平均14.3 d,3例出现0.5~5 d鼻腔渗血;牙槽骨形态丰满;口腔-上颌窦瘘均一期愈合;无面部麻木及感染。结论:应用该方法取出误入上颌窦异物的成功率高,具有微创、视野清楚、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甄锦泽, 张善勇, 杨驰, 陈敏洁, 何冬梅, 邱亚汀, 张晓虎, 郑吉驷, 孙守福, 李慧萍
    2016 (2):  158-161. 
    摘要 ( 599 )   HTML( 1)   PDF(537KB) ( 538 )  
    目的:总结改良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常见并发症,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行改良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的441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内容包括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区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表现、外观及功能改变、瘢痕等。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随访患者402例,随访率为91.16%。其中男7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31.36±15.18)岁,平均随访(31.89±5.55)个月。改良锚固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闭眼困难(1.09%)、抬眉困难(6.74%)、额纹消失(1.28%)、上睑下垂(2.91%)、麻木(14.39%)、进食时关节区潮红、出汗(1.63%)、耳前区凹陷(5.28%)、局部脱发(0.18%)、开闭口紧绷感(7.47%)、咀嚼无力(5.10%)等。结论:颞下颌关节区解剖结构复杂,对术者要求较高,需经严格训练,方可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张燕, 殷琦, 李燕, 倪莹, 孙璐璐, 郭勇
    2016 (2):  162-166. 
    摘要 ( 323 )   HTML( 0)   PDF(688KB) ( 447 )  
    目的:探讨针对危险因素的集束化护理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口腔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R组)和集束化护理组(I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指导和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特殊护理措施,如护理教育、心理护理、认知刺激、早期活动、维持睡眠觉醒周期等个体化护理措施。使用RASS镇痛躁动评分、CAM-ICU谵妄评估、VAS疼痛评分和QoR40恢复质量评分等进行动态监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I组患者术后RASS评分和QoR40评分好于R组,并且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降低。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危险因素的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镇静躁动评分,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下颌骨钛板外露的疗效观察
    王友元, 张大明, 钟江龙, 范松, 林钊宇, 房思炼, 陈伟良
    2016 (2):  167-171. 
    摘要 ( 529 )   HTML( 1)   PDF(1279KB) ( 360 )  
    目的:钛板外露是肿瘤切除后应用钛板重建下颌骨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对应用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覆盖暴露的重建钛板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口腔癌或口咽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重建钛板外露的病例,应用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暴露的重建钛板。原发肿瘤包括下牙龈或下颌骨鳞癌5例,颊黏膜癌3例,口底癌2例,舌根癌2例;下颌骨术后缺损包括半侧下颌骨缺损1例,正中缺损2例,侧方缺损9例;重建钛板暴露方式包括口内暴露1例,口外暴露7例,口内、口外暴露4例。8例口内或口外暴露钛板应用6 cm×7 cm~6 cm×23 cm大小的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覆盖,4例口内、口外均暴露的钛板应用折叠下斜方肌皮瓣覆盖。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存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1例(8.3%)患者在术后第20个月出现重建钛板外露。9例 (75.0%)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8.3%)患者在第23个月因肿瘤转移而死亡。结论: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口内、口外或口内、外钛板外露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建立和成长
    刘小涵, 郑家伟, 杨驰
    2016 (2):  172-178. 
    摘要 ( 461 )   HTML( 5)   PDF(1101KB) ( 490 )  
    本文通过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建立和成长的回顾,详细介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发展以及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应用进展
    孙守福, 张善勇, 杨驰
    2016 (2):  179-182. 
    摘要 ( 1103 )   HTML( 22)   PDF(519KB) ( 1194 )  
    开放性锚固术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外科方法之一。该术式自2001年由Larry Wolford教授首次提出以来,逐步被国际同行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改良,目前已日臻完善。但该手术因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初学者难以掌握。本文就颞下颌关节盘开放性锚固术的适应证、术式发展、疗效评价等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浓缩生长因子治疗颌骨囊肿疗效观察:附2例报告
    苏铭扬, 林璇, 吴熙凤, 李阳, 徐多玲, 李伯友, 高永波
    2016 (2):  183-188. 
    摘要 ( 367 )   HTML( 0)   PDF(1030KB) ( 484 )  
    颌骨囊肿为颌骨常见的病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颌骨组织缺损。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具有促进骨组织创伤愈合、缩短愈合周期等方面的能力。本文介绍2例CGF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再生的典型病例,为临床推广应用CGF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累及颅底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肉瘤切除与重建:附1例报告
    叶周熹, 杨驰, 陈敏洁, 黄栋
    2016 (2):  189-192. 
    摘要 ( 507 )   HTML( 0)   PDF(2078KB) ( 380 )  
    滑膜软骨肉瘤(synovial chondrosarcoma,SCS)是一种软骨性恶性肿瘤,极其罕见,可原发或继发于滑膜软骨瘤病。源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的SCS仅见3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累及颞下间隙且破坏颅底的TMJ-SCS,手术利用数字导板确定肿瘤边界并将其切除,同期用髂骨瓣修复颅底、带蒂锁骨瓣重建髁突和颞深筋膜脂肪瓣作为骨组织间置物。术后随访1 a,患者面型对称,开口度22 mm;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部无复发和骨转移,但出现肺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