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下颌骨颏部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
    焦建军;张学强;陈洪祥等
    2003 (4):  253-254. 
    摘要 ( 1559 )   PDF(337KB) ( 790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bius 综合征1例报告
    蔡鸣;沈国芳;房兵
    2003 (4):  252-253. 
    摘要 ( 1613 )   PDF(422KB) ( 1113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微小切口治疗下颌角部骨折
    万光勇;刘太生;李晓光;赵锋;石亮
    2003 (4):  249-251. 
    摘要 ( 1696 )   PDF(535KB) ( 764 )  
    目的: 探讨面部微小切口整复下颌角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面部微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整复18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观察术后及术后3个月的咬合关系,并以 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结论: 面部微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整复下颌角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可避免在下颌下遗留较长的瘢痕,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正颌外科的进展
    蔡鸣;沈国芳
    2003 (4):  246-248. 
    摘要 ( 1616 )   PDF(663KB) ( 805 )  
    微创外科是指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借助专门的器械,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越性,近年来逐渐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用到一些常见疾患的诊治上,但是在正颌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使用刚刚起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和尸体模拟操作,也有少数的临床实践报道,而国内尚未见专门的报道。本文就微创正颌外科的研究近况和发展等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
    孙晋虎; 石 冰; 王大章
    2003 (4):  243-245. 
    摘要 ( 1501 )   PDF(628KB) ( 718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9组, 每组设平行4孔(瓶),分别加入VEGF,使其终浓度为0.005ng/ml、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DNA、蛋白质和PGE2的含量。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VEGF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明显刺激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的分裂增殖。VEGF对腭突细胞PGE2的合成具有双重效应,即加入VEGF后,培养早期促进PGE2的合成;而在VEGF作用后期,则抑制腭突细胞PGE2的合成。结论: VEGF促进腭突细胞的增殖,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共同调节腭突的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爆炸伤对犬面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
    雷德林;王彦亮; 刘彦普;周树夏
    2003 (4):  239-242. 
    摘要 ( 1688 )   PDF(927KB) ( 773 )  
    目的: 建立面神经爆炸伤动物模型,并研究面神经爆炸伤特点及相关的全身反应。方法: 麻醉下分别在距犬面部7、10、15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伤犬同侧咬肌或颈部以模拟破片致伤。观察动物伤情,并取材检测面神经病理和传导速度改变,分析不同距离条件下全身和局部的创伤效应。结果: 7cm致伤时动物伤情较重,不能存活较长时间;10cm致伤时动物经过抢救仍可存活,受伤的面神经干肿胀,外膜不光滑,神经干内弥漫性出血。镜下表现为广泛的神经纤维断裂、坏死,并由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单纯爆炸、15cm处爆炸复合面部破片或10cm处爆炸复合颈部破片致伤时,局部伤情均较轻。随着创伤的恢复,面神经传导速度也逐渐恢复。结论: 采用距爆源10cm,咬肌切线伤的致伤条件能最好地模拟爆炸条件对面神经的致伤作用,这种致伤条件接近实战情况,并利于伤后长期观察面神经创伤的预后和转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E细胞在鼠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中的分化与转归
    傅豫川;金辉喜;李小丹;李祖兵
    2003 (4):  234-238. 
    摘要 ( 1670 )   PDF(911KB) ( 730 )  
    目的: 探讨MEE细胞在腭发育过程中的分化和转归特点及其与腭裂发生的关系。 方法: 以磷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并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正常组、对照组标本中MEE细胞各时期的分化特征。结果: 腭突在垂直生长期,MEE细胞为多层不规则排列。腭突定向运动和水平生长早期,MEE细胞呈典型的两层排列,基底膜完整。腭突水平生长晚期,各组间MEE细胞分化开始出现差异。正常组与对照组MEE细胞表层开始凋亡脱落;腭突接触融合期,两侧腭突基底层MEE细胞发生接触,之后被分割成上皮岛于间充质中,基底膜断裂、消失,腭突融合。实验组腭突MEE细胞未出现上述演化过程,形成腭裂。结论: 在腭的发育过程,MEE细胞表层转归为“细胞凋亡”,基底层转归为“上皮-间充质转化”。MEE细胞的异常转归将导致腭裂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热疗联合顺铂治疗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羊一飞;郭伟;邱蔚六;陈亚珠
    2003 (4):  228-233. 
    摘要 ( 1545 )   PDF(1311KB) ( 835 )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加热及联合顺铂对人舌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评价超声热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方法: 裸鼠背部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局部超声热疗;(2)顺铂(CDDP)化疗;(3)超声热疗联合CDDP化疗;(4)平行对照。治疗结束后观察4周,评价指标为:(1)肿瘤体积的动态观察;(2)按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3)计算热增比,评价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 根据肿瘤体积动态观察,单独应用超声热疗或顺铂化疗均可导致肿瘤生长抑制,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8.11%和18.43%。超声热疗联合顺铂化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瘤重抑瘤率为97.86%,热增比为1.2。结论: 超声加热技术温度控制准确、可靠,适合个体化治疗的要求。超声热疗联合CDDP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外形线的相关性研究
    徐立群;张陈平
    2003 (4):  224-227. 
    摘要 ( 1591 )   PDF(728KB) ( 821 )  
    目的: 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 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 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EGF-C及受体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谢志坚;吴求亮;谷志远;胡济安;张银凯;樊立洁
    2003 (4):  220-223. 
    摘要 ( 1553 )   PDF(764KB) ( 789 )  
    目的: 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 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 flt-4的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 口腔鳞癌VEGF-C、flt-4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的9.54±3.79和 8.72±2.99(P<0.001),且VEGF-C、flt-4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C-M与ACC-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黄丹;陈万涛;张萍;李金忠;邱蔚六
    2003 (4):  217-219. 
    摘要 ( 1510 )   PDF(588KB) ( 781 )  
    目的: 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肺低转移细胞株(ACC-2)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 应用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 对ACC-2及ACC-M细胞所检测的基因差异表达数据,结合NCBI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技术,利用RT-PCR方法,克隆ACC-2和ACC-M表达有显著差异基因的EST,将得到的EST重组至质粒PET-24a-d(+)中,构建表达质粒;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克隆了RAB7L1、h4F2hc、G8、L6、K1AA0119共5个差异表达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载体,EST测序结果与GeneBank对照一致,5个EST均可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从ACC-2和ACC-M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中,可克隆到能够表达目的蛋白的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腺样囊性癌转移表型产生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6例诊治分析
    顾晓明;周树夏;刘宝林 等
    2003 (4):  214-216. 
    摘要 ( 1585 )   PDF(732KB) ( 749 )  
    目的: 总结16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BP)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共16例19个肿瘤,主要依靠B超和DSA检查确诊。12例共切除14个肿瘤,术前均经Matas训练,经动脉外膜下摘除肿瘤7例,切除肿瘤、修补血管6例,连同肿瘤一起切除颈总和颈内动脉1例。结果: DSA对CBP确诊率为100%,B超确诊率为89%。手术全部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证明术前Matas训练是有效的。结论: 术前确诊CBP对围手术期准备至关重要,Matas训练对提高手术安全性非常有效,切除肿瘤、修补血管减少了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早期并发症及防治
    蒋朝华; 唐友盛;沈国芳
    2003 (4):  209-213. 
    摘要 ( 1818 )   PDF(1050KB) ( 873 )  
    目的: 总结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DO)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1997年11月~2002年12月间应用DO治疗的48例(83侧)下颌骨畸形或缺损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双侧13例、单侧9例,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小颌畸形14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单侧5例、双侧1例,爆炸伤或肿瘤术后缺损畸形5例,Treacher Colins综合征 1例,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者19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口内或(联合)口外切口并应用内置式牵引器。总结自施行手术开始至牵引完成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 6例患者出现术中或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牵引机械装置故障2例,骨皮质切开术不彻底1例,早期感染1例,前牙严重开1例,牵引早期疼痛剧烈1例,积极处理后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结论: 减少DO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机理,熟悉掌握下颌骨及邻近解剖结构,熟练操作规范,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咀嚼肌肌电变化的初步研究
    史俊;徐兵;唐友盛
    2003 (4):  205-208. 
    摘要 ( 1618 )   PDF(762KB) ( 749 )  
    目的: 通过测试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图,评价下颌骨骨折治疗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动态观察咀嚼肌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 收集下颌骨单侧骨折病例20例,利用肌电图仪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7天和随访1个月后的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变化情况。通过轻收缩时记录到的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峰和时限,以及最大收缩时募集电位的大小,分别进行不同测定阶段之间的两两比较,得出肌功能的变化情况,对咀嚼肌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20例单侧下颌骨骨折病例,治疗前测定各肌的各个指标,健侧较患侧均高;经配对t检验对两侧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经过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测定各肌肉的各个指标,健侧和患侧较术前都有提高,尤其在一个月后有明显增高,经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阶段的指标,差别显著。结论: 测定肌电图可以客观地了解术后肌功能的变化,为外伤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明确的指标。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咬肌、颞肌和翼外肌功能均都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术后1个月,而在手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下颌骨骨折对于同侧和对侧肌均有影响,而对同侧肌的影响比健侧明显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伴OSAHS患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术治疗
    卢晓峰;唐友盛;沈国芳;朱敏;李青云;邱蔚六
    2003 (4):  200-204. 
    摘要 ( 1692 )   PDF(903KB) ( 837 )  
    目的: 对肥胖伴OSAHS患者,手术可能造成颅颌面形态异常,为获得理想双颌前移后颅颌面形态,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的定量手术研究。方法: (1)采用自行建立的上呼吸道测量、分析系统,进行阻塞部位和程度检查;同时摄发/i/音时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腭咽闭合点,按一定比例切除多余的软腭。(2)采用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对肥胖伴严重OSAHS患者进行手术模拟,以在双颌足够前移的前提下保证患者有一个美观的颅颌面外形。34例患者接受术前和术后PSG监测和头影测量分析及语音评价。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5.29%,29例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低50%以上或降至20%以下,睡眠质量和睡眠低氧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34例患者腭咽闭合功能良好;语音检测显示: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阻塞部位、程度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手术方式或组合。UPPP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确计算软腭切除量。计算机辅助的定量UPPP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于肥胖伴严重OSAHS患者进行双颌前移手术治疗时,在保证颌骨足够前移的同时,需注意颅面形态的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伴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研究
    卢晓峰;徐竹梅;朱敏;唐友盛;邱蔚六
    2003 (4):  196-199. 
    摘要 ( 1689 )   PDF(716KB) ( 809 )  
    目的 分析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方法 采用本科开发的OSAHS患者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67例年龄在40~60岁、BMI≥30以上的OSAHS患者(诊断经nPSG监测确立,患者AHI≥5)和12例同年龄组的正常人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表现为下颌骨后缩,舌骨向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上表现为舌、软腭矢状面积显著增加,舌、软腭占口咽腔比明显增加,软腭后和舌后咽径明显减小。口咽部狭窄(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4.02%),软腭水平咽腔阻塞占29.89%,上、中、下咽腔同时阻塞为1.15%,87.35%肥胖伴OSAHS患者存在上气道狭窄,72.41%患者为多部位阻塞。结论 大部分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存在异常,此类患者睡眠时上气道通气不畅多发生于口咽区,大部分患者为多部位狭窄或阻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