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计算机辅助模型外科设计及虚拟?板的临床应用
    王旭东;Philip KM Lee;沈国芳;等
    2008 (6):  403-409. 
    摘要 ( 230 )   PDF(1130KB) ( 319 )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正颌手术模型外科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板,探讨该?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颌面畸形需要正颌手术的患者均进行全头颅三维CT 扫描(层厚0.625mm), 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 Simplant CMF (Materialise Medical, Leuven, Belgium)。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上下颌骨的分离、截骨线的设计、截骨、骨块移动等操作,收集并输出数据,经快速原型机制作?板(虚拟?板)。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传统石膏模型外科以及传统?板制作。术中首先利用虚拟?板进行骨块的移动和固定,然后应用传统?板检验骨块的新位置,验证虚拟?板的临床实用性。结果:15例患者中,4例单颌手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10例双颌手术(Le Fort I型整体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以及1例双颌手术(Le Fort I型分块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手术中,12例患者的虚拟?板完全符合临床要求。3例患者(包括1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2例Le Fort I型整体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虚拟?板与传统?板之间有部分偏差,遂通过传统?板进行骨块的重新固定。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完成Le Fort I型整体(或分块)截骨术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模型外科,虚拟?板基本可实现传统?板的功能。通过对软件的进一步熟悉、更多病例的积累,计算机辅助模型外科可能取代传统的石膏模型外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N0舌鳞癌哨位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及其意义
    彭汉伟;郭朱明;曾宗渊;等
    2008 (6):  410-414. 
    摘要 ( 285 )   PDF(887KB) ( 338 )  
    目的:以CK19 mRNA为标志物,采用RT-PCR法检测临床N0舌鳞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 SN)的微转移状况,从基因水平探讨择区颈清扫的必要性。方法:采用γ探头示踪法对21例临床N0舌鳞癌患者进行SN示踪,采用RT-PCR法检测CK19基因在SN中的表达,并与颈部慢性炎症淋巴结和舌鳞癌转移淋巴结各10枚的CK19基因表达进行对比。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结果:21例临床N0舌鳞癌中, 20例SN示踪成功,共取得SN 53枚,每例1~4枚,平均2.65枚。 RT-PCR法检测CK19基因表达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0%。SN示踪成功的20例中,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隐匿性转移率为10%;51枚常规病理阴性的SN中, CK19-mRNA阳性表达11枚(来自7例患者),微转移发生率为21.57%,隐匿性转移率为35%,2种方法评价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结论:由于微转移的存在,以SN常规病理分析来决定颈清扫术式并不可靠,择区颈清扫仍然是临床N0舌鳞癌颈部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盘锚固定术治疗中晚期TMJ结构紊乱的临床效果
    张善勇;陈敏洁;姜滨;等
    2008 (6):  415-420. 
    摘要 ( 361 )   PDF(1153KB) ( 288 )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 ID)的手术方法——关节盘锚固定术(disc anchorage, DA)。方法:自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间,对81例TMJID患者(81侧)进行了关节盘锚固定术治疗。将2枚锚固钉置于髁突后斜面下缘的内中、中外交界处,用锚固线固定关节盘。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MRI检查。术后进半流质饮食1周,并进行3个月的开口训练;对3~4周以上尚存咬合紊乱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牵引治疗。结果:术后MRI显示,77例(77 侧)关节为优,1例(1侧)关节为良,有效率达96.30%(78/81);仅有3例(3侧)为“差”,占3.70%(3/81),对其进行二次开放性手术,其中1例(1 侧)采用颞肌筋膜瓣关节盘置换手术,2例(2侧)行TMJ置换。结论:关节盘锚固定术的短期疗效良好,是一种治疗中晚期TMJ ID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成型技术与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张浚睿;魏建华;李云鹏;封兴华
    2008 (6):  421-424. 
    摘要 ( 205 )   PDF(890KB) ( 341 )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在导板引导下复位,钛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及开闭口功能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使整复陈旧性颧眶骨折手术的目的性和准确性提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对外形的恢复更理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腭裂术后成人颌面部畸形的序列治疗:附4例分析
    王剑宁;曾融生;王大为;等
    2008 (6):  425-430. 
    摘要 ( 317 )   PDF(596KB) ( 331 )  
    目的:通过研究因唇腭裂手术导致颌面部畸形的治疗,探讨序列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4例唇腭裂患者在幼儿时进行唇腭裂治疗,成人后出现颌面部畸形。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治疗、义齿修复以及软组织矫正等6个阶段,对畸形进行序列治疗。通过面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探讨颌面部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关系良好,?关系稳定,未出现复发。面部容貌和软组织形态得到较大改善。结论:通过序列治疗,唇腭裂手术所致的成人颌面部畸形可得到良好的矫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向颈阔肌肌皮瓣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缺损
    陈伟良;王科;王永洁;黄志权
    2008 (6):  431-434. 
    摘要 ( 176 )   PDF(620KB) ( 348 )  
    目的:评价横向颈阔肌肌皮瓣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缺损的可靠性。方法:27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后组织缺损,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15例,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12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8~74岁,平均56.4岁;T1N0M0期6例,T2N0M0期19例,T3N0M0期2例。皮瓣大小为4.0cm×8.0 cm~5.0cm×11.0 cm。结果:颈阔肌肌皮瓣存活13例, 3例小部分坏死,成功率为86.7%(13/15),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成功率为91.7%(11/12)。全部病例经6~24个月复查,受区功能正常,供区外形良好。局部复发1例,颈部复发2例。结论:颈阔肌肌皮瓣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均适于颊黏膜中、小型缺损修复。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可能比颈阔肌肌皮瓣更为可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RNA干扰载体质粒的构建与筛选
    陈丹;黄洪章;潘朝斌;等
    2008 (6):  435-443. 
    摘要 ( 196 )   PDF(1535KB) ( 333 )  
    目的:设计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RNAi序列,构建shRNA表达载体质粒和hTERT真核表达质粒,采用共转染工具细胞筛选出有效靶点。方法:首先以EASYTMsiRNA软件针对hTERT设计5个靶点siRNA序列和1条通用阴性对照序列,合成shRNA oligo表达框架,将其分别连接至经酶切消化的载体质粒、pGCsi-U6/Neo/GFP、pGCL-GFP,重组质粒转化DH5α,阳性克隆进行PCR与测序鉴定;然后从cDNA文库中利用PCR钓取hTERT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GFP-C1分别进行双酶切、纯化及定向连接、重组、转化,阳性克隆行PCR与测序鉴定,荧光镜检GFP表达;最后上述2个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hTERT蛋白表达水平,筛选最有效序列。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LAST检索5条hTERT siRNA序列均能100%命中,且不与其他基因同源;PCR鉴定及阳性克隆测序验证shRNA oligo与载体质粒成功连接、重组。hTERT基因PCR钓取片段产物大小1.4 Kp,经酶切与质粒连接,形成pEGFP-C1-hTERT表达载体,阳性克隆PCR、测序鉴定确定成功重组;转染293T细胞48h时荧光镜下可观察到GFP标记的hTERT融合蛋白。hTERT表达质粒和shRNA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h时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各组hTERT蛋白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内参对照β-actin和GAPDH无明显变化。经β-actin校正,得到各组hTERT蛋白相对表达量:KD No.1-5实验组与NC组相比,hTERT基因表达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敲减(54.61%~76.84%,P<0.05),其中No.4敲减效能最高。结论:5条RNAi设计序列均可有效、特异性地沉默hTER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其中以5’-GCAAGTTGCAAAGCATTGGAA-3’敲减效能最优;构建外源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质粒转染工具细胞,可作为RNAi敲减效率筛选的验绩标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肋骨软骨移植重建羊下颌骨髁突的实验研究
    邱亚汀;杨驰;陈敏洁;恽白;彭艳
    2008 (6):  444-448. 
    摘要 ( 270 )   PDF(962KB) ( 298 )  
    目的:探讨自体肋骨软骨移植(CCG)重建生长期山羊下颌髁突的生长与改建。方法:6只6个月龄雄性山羊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正常对照侧,右侧手术切除髁突但保留关节盘行CCG(软骨长度3~5mm)重建髁突。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18个月行螺旋CT扫描头颅,观察移植骨改建,并通过三维头影测量记录下颌支高度的变化。2名测量者分别进行测量,其中一名在1个月后重复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移植骨逐步改建,18个月后重建侧与正常侧髁突形态接近;测量者之间和测量者自身2次的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和18个月,正常对照侧平均下颌支高度分别为58.2mm、61.3mm、68.8mm和76.7mm,实验侧平均下颌支高度分别为60.0mm、59.6mm、68.0mm和74.8mm。结论:保留关节盘的自体CCG(软骨长度3~5mm)重建生长期山羊下颌髁突后,能够改建成接近正常髁突的形态,并维持该侧下颌骨的同步生长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
    张恩礁;秦兴军;尚德浩;等
    2008 (6):  449-453. 
    摘要 ( 273 )   PDF(949KB) ( 271 )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0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并与半连续切片HE染色法对比,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取33例cN0口腔鳞癌患者44侧颈清扫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470枚,-70℃冰箱保存,其中61枚较大淋巴结纵向剖开,一半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另一半行间隔400μm的半连续切片HE染色检查;较小淋巴结按区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计算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行χ2 检验,比较其统计学差异,并对颈淋巴结的隐匿转移率与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全颈淋巴结的隐匿转移阳性率为3.2%(15/470)~3.8%(18/470)。流式细胞术和HE染色法检测较大淋巴结的隐匿转移阳性率分别是21.3%和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1)。淋巴结的隐匿转移率与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提高颈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检出率,与半连续切片HE染色法有差异,可以作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检测方法。隐匿转移与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分级、临床T分期无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FN联合5-Fu对ACC-M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王晓峰;吴丽君;李德志;徐东洋
    2008 (6):  454-457. 
    摘要 ( 211 )   PDF(698KB) ( 264 )  
    目的:评价莱菔硫烷(SFN)与5-氟尿嘧啶(5-Fu)对人高转移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参与诱导抗癌药物耐药性的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中位效应法评价SFN与5-Fu联用对ACC-M 细胞增殖的影响,NF-κB p65表达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SFN与5-Fu单独作用于ACC-M时的中位抑制浓度分别为(38.58±4.97)μmol/L和(120.90±12.96) μmol/L。两者联合使用时,对ACC-M细胞生长呈现协同抑制作用,并且引起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两药联合使用时,NF-κB p65的表达约降低5倍,P<0.05。结论:SFN与5-Fu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ACC-M细胞增殖,该作用与SFN、5-Fu协同抑制细胞核NF-κB p65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地区汉、维两民族口腔扁平苔藓患者HLAⅡ-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与比较
    凌彬;龚忠诚;刘奕杉;等
    2008 (6):  458-461. 
    摘要 ( 242 )   PDF(677KB) ( 301 )  
    目的:对新疆地区汉、维两民族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34例汉族、14例维吾尔族OLP患者和123例汉族、42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进行HLAⅡ-DRB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的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汉族OLP组HLAⅡ-DRB1*1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23.53%)高于正常对照组(9.76 %),HLAⅡ-DRB1*12等位基因表现频率(5.88%)低于正常对照组(22.76 %),P<0.05。维吾尔族OLP组HLAⅡ-DRB1*14等位基因表现频率(50.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52%),P<0.05。结论:HLAⅡ-DRB1*11等位基因可能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OLP患者易感性相关;HLAⅡ-DRB1 *12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OLP患者的保护基因;HLAⅡ-DRB1*14等位基因可能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OLP患者易感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30例临床分析
    郭秀娟;唐友盛;张桦
    2008 (6):  462-464. 
    摘要 ( 188 )   PDF(652KB) ( 487 )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曲线,建立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牙列,精细调整?关系。治疗前、后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例患者术后面形改善,上、下牙弓协调,咬合关系良好。测量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杨朝晖;陈伟良;黄洪章;潘朝斌;李劲松;黄志权
    2008 (6):  465-467. 
    摘要 ( 264 )   PDF(584KB) ( 316 )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200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舌癌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年时,由患者自主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第4版)填写,分析生存质量的变化;利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问卷的总体生存质量接近术前;术后12个月时,生存质量问卷的外形、行为、语言和肩部功能分值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抑郁和焦虑分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放疗、年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生存质量。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舌癌,提高患者的社会经济水平,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钛金属表面纳米化技术及纳米化后生物学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陶凤娟;余优成;陈万涛
    2008 (6):  468-471. 
    摘要 ( 182 )   PDF(749KB) ( 380 )  
    表面纳米化技术是纳米技术和表面技术结合的产物。金属材料可以利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出具有纳米晶相结构的表层,而基体仍然保持原有的粗晶状态。特定的表面纳米化可以显著提高和改善金属的表面特性及生物学性能。本文综述了金属表面纳米化的基本制备原理和方法,表面纳米化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钛表面纳米化后生物学效应的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面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道
    白植宝;陈伟良;王友元;黄磊
    2008 (6):  472-474. 
    摘要 ( 353 )   PDF(587KB) ( 275 )  
    目的:探讨颌面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发生于上、下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a无复发。结论:发生于颌面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手术治疗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