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于舰斌;郑培惠;张东升;李胜锋;刘桂军;牟文丽;张捷
    2011 (2):  91-95. 
    摘要 ( 144 )   PDF(1471KB) ( 247 )  
    目的:探索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FD患者新鲜病变组织,将其剪碎后冲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长梭形,99%的细胞表达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可见诱导后的MSC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结论:在新鲜FD骨标本中可以成功提取MSC,其在体外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获取到的MSC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骨髓基质细胞片层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作用
    王玲玲;李宁毅;樊功为;卜令学;杨学财;高振华
    2011 (2):  96-100. 
    摘要 ( 140 )   PDF(1147KB) ( 348 )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细胞片层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价值。方法:制备犬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r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到DBM上。抽取犬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将经成骨诱导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制备BMSCs细胞片层。用得到的BMSCs细胞片层包裹DBM/rhBMP-2/BMSCs复合体,植入犬背阔肌血运丰富的肌筋膜下为实验侧,以无BMSCs细胞片层包裹的DBM/rhBMP-2/BMSCs复合体为对照侧。术后4、8、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实验侧成骨面积大于对照侧,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周,实验侧生成大量板层骨,有哈弗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有红骨髓。对照侧有板层骨形成,无哈弗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无红骨髓。结论:BMSCs细胞片层可促进具有致密板层骨和哈弗系统的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ll样受体7、8、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中的表达
    郑凌艳;张志愿;俞创奇;杨驰;郑林;叶冬霞;唐敏君
    2011 (2):  101-107. 
    摘要 ( 159 )   PDF(2636KB) ( 260 )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患者血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7、8、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TLR7、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TLR7、8、9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TLR7和TLR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 pSS组的TLR7、9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SS组的TLR7是对照组的2.17倍,pSS组的TLR9是对照组的2.33倍。而TLR8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发现,TLR7、9在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阳性。结论:TLR7和TLR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汪廷乐;肖翠翠;陈万涛;徐立群;王丽珍;宋萌
    2011 (2):  108-111. 
    摘要 ( 177 )   PDF(665KB) ( 347 )  
    目的:建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方法:取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原发肿瘤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志物,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约为80d,传代至16代,细胞呈短梭形、多边形,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弱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波形蛋白阳性。结论:多形性腺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连续传代,为永生化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受力时颅底的保护因素分析
    许向亮;荣起国;郭传瑸
    2011 (2):  112-118. 
    摘要 ( 225 )   PDF(1300KB) ( 770 )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下颌骨受外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推断颅底的保护因素。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头部进行CT扫描,根据扫描图像与相关解剖研究,对下颌骨、颞骨以及两者之间的颞下颌关节进行有限元模型重建,同时重建约束下颌骨运动范围的主要附着韧带和肌肉。对此模型颏部正中施加后上方向的力,角度分别为与下颌体水平成0°、30°、54°,施加力为1000N、2000N、3000N,观察施加不同大小与方向的外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无论外力方向与大小如何变化,颞骨应力总是小于下颌骨应力。随着外力方向的变化,下颌骨的应力集中部位亦发生变化,主要集中于髁突与下颌体前部内侧;颞骨的应力集中部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主要集中于外耳道前壁,而不在颞骨关节窝顶。随着外力角度的增大,下颌骨与颞骨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与应变均减小。随着施加力值的增大,下颌骨与颞骨应力亦逐渐增大。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准确地计算出下颌颏部受矢状方向力作用时,下颌骨与颞骨的应力分布情况。颞下颌关节的缓冲使颞骨应力始终小于下颌骨的应力。在受到正中方向的力打击时,颞骨应力多数集中于外耳道前壁,并非关节窝顶部的薄弱部位,避免了颞骨受到严重破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复位术中保留髁突软骨的重要性: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
    冯智强;杨驰;何冬梅;邱亚汀
    2011 (2):  119-125. 
    摘要 ( 230 )   PDF(1203KB) ( 272 )  
    目的:通过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探讨保存髁突软骨在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骨。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行头颅CT扫描,采用SimPlant11.2软件进行髁突高度的三维测量,通过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下颌支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保留髁突软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下颌支的平均高度为(51.85±1.67)㎜和(56.25±4.49)㎜,切除髁突软骨组为(45.18±1.31)㎜和(46.59±1.66)㎜,对照组为(51.52±1.95)㎜和(56.19±3.38)㎜。其中,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切除髁突软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复位固定生长期髁突囊内骨折时,保存髁突软骨不会影响下颌支生长发育;破坏髁突软骨则导致下颌支生长发育受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大鼠人造牙槽突骨缺损自愈率的显微CT评价
    许悦;陈振琦;吴军;李壬媚;刘广鹏
    2011 (2):  126-129. 
    摘要 ( 276 )   PDF(1021KB) ( 375 )  
    目的:采用显微CT评价SD大鼠牙槽突不同大小骨缺损的自愈情况,为建立大鼠牙槽突裂标准缺损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周龄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2组,采用手术方法在大鼠右上颌建立3mm×3mm×2mm(A组)和4mm×4 mm×3mm(B组)的单侧牙槽突骨缺损。分别在手术后即刻、4周和8周处死取材。通过显微CT三维重建检测,定量分析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结果:4周时,A组的新骨形成量为80.42%,B组为54.35%;8周时,A组的新骨形成量为97.5%,B组为93.12%。2组标本的骨缺损在8周时均基本自愈。结论:显微CT可用于大鼠离体骨标本的骨量计算,2种不同大小的牙槽突骨缺损自愈率无明显差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α-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头颈部重症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周琴;郑家伟;杨秀娟;麦华明
    2011 (2):  130-133. 
    摘要 ( 247 )   PDF(819KB) ( 1065 )  
    目的:评价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头颈部重症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11例患者接受并完成了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剂量按3×106 U/m2,每天1次,皮下注射,疗程为2~3个月。每3周定期复诊,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中,疗程2个月者2例,3个月者9例。肿块缩小95%以上、疗效评定为Ⅳ级(痊愈)者9例(82%),缩小50%以上、疗效评定为Ⅲ级(显效)者2例,有效率达1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54.5%)、腹泻(18.2%)及厌食(9.1%),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消失。结论: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头颈部重症及对普萘洛尔、激素治疗不敏感血管瘤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气式吸氧面罩外固定架治疗颧弓骨折的临床评价
    孙斌;辛鹏飞;沈国芳;徐兵;张诗雷;蔡鸣
    2011 (2):  134-137. 
    摘要 ( 214 )   PDF(751KB) ( 230 )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实用的颧弓骨折固定方法,为手术治疗颧弓骨折提供一种稳定、持续的途径。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就诊、术中复位无法获得稳定拱形结构或患者拒绝头皮冠状切口的43例颧弓骨折病例,采用充气式吸氧面罩外固定架固定颧弓3~4周。外固定架拆除前拍摄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面形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获得良好的面形与功能恢复,4例骨折复位欠佳,但无任何功能影响。结论:充气型吸氧面罩自制外固定架治疗颧弓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可保持持续牵引力,对功能及颧面部外形恢复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透性颈部大血管伤的救治:附6例报道
    陈书军;计宁;陈宇轩;韩小宪;林雪梅;刘艳坤;魏晓总
    2011 (2):  138-142. 
    摘要 ( 362 )   PDF(1125KB) ( 332 )  
    目的:探讨穿透性颈部大血管伤的救治方法。方法:1999—2010年收治6例穿透性颈部大血管伤患者,损伤的重要血管结构中颈内动脉1例,颈内静脉2例,椎动脉5例。6例患者中,5例行手术探查,1例为外伤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所有患者存活,止血彻底,无继发性出血,无因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的功能障碍;2例患者颈部伤口延期愈合,分泌物非脓性,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结论:开放性颈部大血管伤以手术探查止血为首要治疗手段,损伤血管首选吻合,闭合性血管损伤介入血管重建值得推荐,椎动脉损伤手术填塞止血是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和个体化三维钛网在陈旧性眶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何冬梅;李政康;范先群;施沃栋;李寅炜
    2011 (2):  143-150. 
    摘要 ( 173 )   PDF(1280KB) ( 330 )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结合个体化三维钛网在复合性眼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眼科联合治疗的陈旧性单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病例64例,其中2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以提高颧骨复位的准确性,术前眼球内陷平均5.71mm;39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术前眼球内陷平均4.96mm。眶重建中,35例采用钛网,12例采用聚乙烯聚合物(Medpor),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板(HA),12例采用钛网+Medpor或HA。手术前后进行眼眶CT扫描、冠状和三维骨重建,术后评价颧骨复位和眼球内陷矫正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治疗术后颧骨复位的满意率为92%,眼球突度满意率(≤2mm)为82%, 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7%。传统手术颧骨复位满意率为74%,眼球突度满意率为74%, 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9%,中度眼球内陷率(≤4mm)为6%。眼球突度满意率,单纯使用钛网为74%,联合材料为83%,Medpor为67%,HA为20%。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可提高陈旧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的治疗效果;钛网联合Medpor是治疗严重眼球内陷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
    郭纪明;陈正岗;邱建忠;周建华;王克涛;董作青
    2011 (2):  151-156. 
    摘要 ( 374 )   PDF(1062KB) ( 864 )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收治的18例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经口内切口刮除肿瘤;将术后骨腔浅层内壁以磨钻磨除;再以液氮冻融2次;填塞碘仿纱条,术后定期换药至骨腔平复)进行治疗,进行定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期3个月~5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开始缩小,部分新生骨钙化;术后6个月~1a,全部病例外形及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明显缩小,可见堆积状新骨形成,新生骨明显钙化,骨皮质影像接近正常;术后1~1.5a,原膨隆的面部基本恢复正常,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内大量骨小梁形成,钙化良好,牙槽突高度略差;术后3.5~5a,骨腔体积平均缩小80%~90%,最小者为40%~50%。全部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能有效去除肿瘤,显著缩小囊腔,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有效恢复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功能,保存下颌骨的连续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颌面部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的麻醉处理
    王旭;徐辉;姜虹
    2011 (2):  157-159. 
    摘要 ( 152 )   PDF(434KB) ( 254 )  
    目的:探讨儿童颌面部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2009年1200例儿童颌面部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的麻醉处理。患儿给予氯胺酮后开始激光治疗,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并给予呼吸监测和管理。结果:所有颌面部微静脉畸形患儿激光治疗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均于治疗结束后观察4h,完全清醒后安全离院。结论:加强围术期气道和呼吸管理,采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实施儿童颌面部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临床分析
    翟沁凯;薛雷;王绪凯;卢利;孙长伏;谭学新;秦兴军;黄绍辉
    2011 (2):  160-163. 
    摘要 ( 198 )   PDF(556KB) ( 270 )  
    目的:总结提高显微外科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成功率的经验。方法:2006年至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其中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皮瓣成活164例(97.6%),失败4例,11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 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例(66.7%),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a,93%的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舌体运动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高,保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5d内要密切观察皮瓣情况,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李凌志;何冬梅;杨驰
    2011 (2):  164-169. 
    摘要 ( 235 )   PDF(773KB) ( 276 )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一类严重影响口颌系统功能的疾病,会导致开口受限,严重者引起面部畸形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由于创伤是引起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断、分类和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软组织评价方法在唇裂患者中的应用
    王悦;王国民
    2011 (2):  170-173. 
    摘要 ( 165 )   PDF(523KB) ( 256 )  
    本文总结唇裂术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的发生原因和评估方法。唇裂术后面部软组织畸形具有普遍性,但是发生的程度不同,其中以鼻、唇畸形为代表。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评估对唇裂首次术式的选择及以后的二期整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颈部多发性毛母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哲;王铠;冯云枝;梁斌
    2011 (2):  174-176. 
    摘要 ( 287 )   PDF(630KB) ( 461 )  
    毛母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有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毛源性良性肿瘤。多发性毛母质瘤少见。本文报告1例面颈部多发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