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null
    宁洁鑫, 黄莹莹, 王逸飞, 董建勇, 曹毅, 刘少华
    2017 (4):  289-294. 
    摘要 ( 329 )   PDF(1183KB) ( 196 )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管畸形内皮细胞(human lymphatic malformations endothelial cells,HLME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淋巴管畸形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行CD-31、LYVE-1染色鉴定;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不同浓度的西地那非(1、2、5、10 μmol/L)作用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LMECs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和EdU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表达的变化。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LSD 检验。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染色显示CD31及LYVE-1呈阳性;西地那非作用后细胞形态改变,密度降低;MTT及EdU染色显示,西地那非作用浓度在2 μmol/L时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Western 免疫印迹显示,VEGF-C及VEGFR-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西地那非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管畸形内皮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C/VEGFR-3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膜联蛋白A1的表达对口腔鳞癌TPF化疗效果的影响
    孙文文, 唐晓, 付永, 琚梧桐, 刘莹, 谈亦然, 朱东旺, 马捷, 马海龙, 涂瑶瑶, 王旻, 钟来平, 张志愿
    2017 (4):  295-299. 
    摘要 ( 300 )   PDF(816KB) ( 255 )  
    目的探讨在口腔鳞癌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对TPF(T=多西他赛,P=顺铂,F=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杀伤癌细胞疗效的影响。方法构建Annexin A1 siR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对口腔鳞癌细胞系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nexin A1表达干预对TPF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PI3K/AKT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下调Annexin A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P27kip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对TPF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促进了癌细胞的凋亡。结论Annexin A1低表达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对TPF的敏感性,促进癌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存性外科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牙源性囊性病变疗效评价
    胡颖恺, 杨驰, 徐光宙, 郑凌艳
    2017 (4):  300-304. 
    摘要 ( 346 )   PDF(769KB) ( 272 )  
    目的通过临床、影像随访综合评价保存性手术治疗上颌窦后份牙源性囊肿的手术成功率,探讨其有效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施行保存性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和评价。两者评价均分为优、良、差3级,将优和良视为手术有效。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临床和影像评价的有效率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1例患者施行保存性手术,19例接受随访。随访期为3~31个月(平均14.4月)。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手术成功率为94.74%(18/19);2例出现暂时性面部和牙轻度感觉异常,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均无鼻窦症状及面部畸形和永久性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术后7个月复发,重行保存性手术,随访11个月后无复发;螺旋CT复查见上颌窦黏膜腔有不同程度增大,窦壁有新骨形成,上颌窦炎消失或好转。结论保存上颌窦黏膜及骨板不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有利于保存上颌窦的生理功能和黏膜腔体积扩大,保持上颌骨外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75NTR ICD激活NF-κB对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的影响
    鲍欣, 石剑波, 谢芙蓉, 徐骎
    2017 (4):  305-309. 
    摘要 ( 362 )   PDF(1835KB) ( 318 )  
    目的通过构建肿瘤细胞失巢培养模型,探讨p75NTR ICD对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75NTR IC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高转移和低转移潜能口腔鳞癌细胞系中p75NTR ICD的表达。通过poly-HEMA(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包被培养皿,建立肿瘤细胞失巢培养模型。通过质粒转染方法,在细胞中过表达p75NTR IC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在失巢培养条件下的凋亡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失巢培养模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采用SPSS.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p75NTR ICD定位于胞质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p75NTR ICD定位于胞膜上。高转移潜能HN-12细胞系中p75NTR ICD高表达,低转移潜能HN-4细胞中p75NTR ICD低表达,外源性过表达p75NTR ICD可降低HN-4细胞的失巢凋亡水平。与HN-4细胞相比,HN-12失巢培养后形成更大而圆的小球。HN-12细胞失巢凋亡水平低于HN-4细胞,高转移潜能HN-12细胞失巢培养后激活NF-κB,低转移潜能HN-4细胞失巢培养,NF-κB未能被激活。结论p75NTR ICD在肿瘤细胞中的定位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75NTR ICD高表达肿瘤细胞具有失巢凋亡抵抗能力,p75NTR ICD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邻牙移入对组织工程骨修复的牙槽突裂区骨改建的影响
    金灿, 陈振琦, 吴军
    2017 (4):  310-313. 
    摘要 ( 332 )   PDF(707KB) ( 230 )  
    目的研究利用3D打印的支架材料制作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大鼠牙槽突裂区,邻牙受正畸力向植骨区移动对植入骨改建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取12只8周龄SD大鼠,制备双侧上颌牙槽突裂标准动物模型。利用3D打印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共培养后,作为植入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术后8周处死3只大鼠取材, H-E染色评价成骨,并行单侧植骨区邻牙加力移入,非加力侧为对照组。在加力1、3、7 d后分别处死3只大鼠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N和VEGF的表达,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H-E染色显示,手术区骨组织成熟,成骨良好。RT-PCR显示,Runx2呈现早期到中期增高,而到晚期再降低的趋势;OCN的表达在早期到中期无显著变化,到晚期升高明显;VEGF表达在加力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早、中、晚期实验组的各项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地替代自体骨移植,以达到良好的成骨效果。正畸手段使邻牙移入植骨区,可以有效促进术区成骨,并且诱导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进行骨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人颌骨组织冻存后活性评估及组织库的建立
    华洪飞, 张文杰, 张伟杰, 杨驰, 张志愿, 王绍义
    2017 (4):  314-319. 
    摘要 ( 367 )   PDF(1318KB) ( 298 )  
    目的体外实验评估正常人颌骨冻存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初步建立颌骨组织库,探讨骨组织活性冻存后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5~80岁的捐献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行阻生牙拔除术等牙槽手术的患者),术中无菌条件下用超声骨刀取骨。骨块处理后,置于含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的冻存保护液中,无菌独立包装,行慢速梯度降温至-80℃。登记必要信息后,保存入-80℃深低温冰箱,建立骨组织库。通过检测不同冻存时限(0、1、6、12个月)骨块来源的成骨系细胞爬出时间及集落形成率、形态变化、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合成能力、体外矿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能力、凋亡情况、染色体变异情况、细胞衰老情况等,研究低温冻存对骨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冻存时间骨块组织块培养法均能观察到细胞集落形成,形态无明显变化;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合成能力、体外矿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能力、染色体变异情况、细胞衰老等与新鲜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温冻存对人颌骨组织的体外生物学功能影响甚微,冻存颌骨组织库用于自体骨缺损修复或组织工程骨构建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邻牙移入对组织工程骨修复的牙槽突裂区骨改建的影响
    金灿,陈振琦,吴军
    2017 (4):  320-323. 
    摘要 ( 329 )   PDF(694KB) ( 206 )  
    目的:研究利用3D打印的支架材料制作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大鼠牙槽突裂区,邻牙受正畸力向植骨区移动对植入骨改建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取12只8周龄SD大鼠,制备双侧上颌牙槽突裂标准动物模型。利用3D打印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共培养后,作为植入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术后8周处死3只大鼠取材, H-E染色评价成骨,并行单侧植骨区邻牙加力移入,非加力侧为对照组。在加力1、3、7 d后分别处死3只大鼠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N和VEGF的表达,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 H-E染色显示,手术区骨组织成熟,成骨良好。RT-PCR显示,Runx2呈现早期到中期增高,而到晚期再降低的趋势;OCN的表达在早期到中期无显著变化,到晚期升高明显;VEGF表达在加力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早、中、晚期实验组的各项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地替代自体骨移植,以达到良好的成骨效果。正畸手段使邻牙移入植骨区,可以有效促进术区成骨,并且诱导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进行骨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存性外科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牙源性囊性病变疗效评价
    胡颖恺,杨驰,徐光宙,郑凌艳
    2017 (4):  324-328. 
    摘要 ( 298 )   PDF(901KB) ( 137 )  
    目的:通过临床、影像随访综合评价保存性手术治疗上颌窦后份牙源性囊肿的手术成功率,探讨其有效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施行保存性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和评价。两者评价均分为优、良、差3级,将优和良视为手术有效。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临床和影像评价的有效率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1例患者施行保存性手术,19例接受随访。随访期为3~31个月(平均14.4月)。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手术成功率为94.74%(18/19);2例出现暂时性面部和牙轻度感觉异常,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均无鼻窦症状及面部畸形和永久性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术后7个月复发,重行保存性手术,随访11个月后无复发;螺旋CT复查见上颌窦黏膜腔有不同程度增大,窦壁有新骨形成,上颌窦炎消失或好转。结论:保存上颌窦黏膜及骨板不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有利于保存上颌窦的生理功能和黏膜腔体积扩大,保持上颌骨外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例儿童期颌骨动静脉畸形血管复通的再治疗
    黄子贤, 陈耀庭, 李世豪, 范松, 张大明, 汪延, 严凌健, 陈伟良, 黄志权
    2017 (4):  329-333. 
    摘要 ( 502 )   PDF(568KB) ( 195 )  
    目的总结治疗儿童期上、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治疗后血管复通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例儿童期颌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26个月以上的颌骨AV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联合拔牙术,并应用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AVM治疗后存在血管复通。对出现血管复通的患者,再次施以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联合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及拔牙(如有必要)的综合治疗。结果4例患者随访5~14个月,平均9.5个月,均预后良好,无治疗后搏动感存在或出血。结论儿童期颌骨AVM综合治疗后,极少病例出现治疗后血管复通,再次应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联合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以及拔牙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自体骨回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戈旌, 杨驰, 郑家伟, 汪湧, 华洪飞
    2017 (4):  335-340. 
    摘要 ( 279 )  
    目的评估采用超声骨刀去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自体骨回植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纳入符合标准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自体骨植骨组(T)。术前进行牙周洁治,术中采用超声骨刀去骨拔牙。实验组中取下的自体骨回植到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1周反应,并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采用Dolphin软件测量第二磨牙远中牙槽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 ODD),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测量M2 远中面的探针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二磨牙远颊角的PD、CAL和ODD均有显著改善(P<0.01);实验组在术后各个时期的CAL和OD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反应比对照组严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周洁治有利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与不植骨相比,植入自体骨可显著修复骨缺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行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的疗效比较
    赵振华, 董成丽, 皇甫胜利, 常立军
    2017 (4):  341-344. 
    摘要 ( 386 )   PDF(555KB) ( 285 )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44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行开窗减压术治疗,B组行完整刮治术治疗。采用SPSS18.0及PEMS3.1软件中的t检验、χ2检验以及Radit检验,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情况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3±5.7)min,显著少于B组;A组术后疼痛或麻木发生率、术后创腔感染率、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5.45%、0%、3.64%,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面积减少平均百分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8%,B组为84.27%,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对于大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采取开窗减压术疗效显著,创伤小、复发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腮腺造影技术对腮腺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杜世文, 俞创奇
    2017 (4):  345-348. 
    摘要 ( 416 )   PDF(941KB) ( 333 )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腮腺造影技术在腮腺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腮腺区反复肿胀的患者行常规检查后,再行CBCT腮腺造影检查并进行腮腺导管三维重建。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2例诊断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8例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所有患者的CBCT腮腺造影均清楚显示腺体主导管的长短、粗细以及有无充盈缺损。对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及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以很清楚地显示3~4级分支导管的形态。结论:CBCT腮腺造影可用于诊断腮腺非肿瘤性疾病,多角度了解腺体和导管的病变。 [Abstract]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one-beam CT (CBCT) sialography in the radiodiagnosis of non-neoplastic diseases of the parotid gland.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welling of the parotid gland, CBCT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rotid duct were performed after routin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50 patients, 30 were diagnosed as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12 were diagnosed as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and 8 were diagnosed as Sj?觟gren's syndrome. In these patients, CBCT sialography could clearly show the length, width, and filling defect of the parotid gland.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and Sj?觟gren's syndrome, CBCT sialography can display the tertiary to quaternary branches of the parotid gland clearly. CONCLUSIONS: CBCT sialography can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non-neoplastic diseases of the parotid gland, and CBCT sialography can provide multi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lesion of the gland and duc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骨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王悦平, 陈一铭, 季彤
    2017 (4):  349-353. 
    摘要 ( 418 )   PDF(417KB) ( 208 )  
    目的探讨头颈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信息,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可随访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收集160例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信息,其中获得随访患者137例,5年总生存率为64.96%。与良好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原发肿瘤、下颌骨肿瘤、阴性切缘、新辅助化疗以及辅助化疗的使用。结论完整切除肿瘤合并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可以改善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年龄组咽成形术后异常语音治疗的效果
    蒋莉萍, 王国民, 杨育生, 刘琼
    2017 (4):  354-356. 
    摘要 ( 296 )   PDF(355KB) ( 276 )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咽成形术后异常语音治疗效果的分析,为病理语音治疗年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71例咽成形术后进行异常语音治疗的患者(4~25岁),按年龄分为4组: 幼儿(4~6岁)、儿童(7~12岁)、少年(13~17岁)和青年(18~25岁)。所有患者均按腭咽闭合功能、音素、音节、短句进行系统性语音训练。用清晰度测试表对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和过度鼻音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各年龄组治疗前、后的上述2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1例患者中,幼儿组62例、儿童组59例、少年组43例、青年组107例。各组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分别为幼儿组(35.91%、98.22%)、儿童组(38.11%、98.63%)、少年组(45.59%、98.51%)和青年组(39.78%、98.21%);每组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均有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后语音清晰度均无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前、后过度鼻音改善,改善率分别为幼儿组70.97%,儿童组62.71%,少年组44.19%和青年组43.93%;各组治疗后过度鼻音改善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咽成形术后异常语音治疗后语音清晰度与年龄大小无关;而过度鼻音改善程度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改善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胸大肌肌皮瓣在复发性头颈癌挽救性手术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张伟, 刘宁, 陈方文, 李明月, 秦中平
    2017 (4):  357-360. 
    摘要 ( 310 )   PDF(2259KB) ( 233 )  
    目的探讨改良胸大肌肌皮瓣在复发性头颈癌挽救性手术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局部复发头颈癌患者,复发癌临床分期为2例rCS Ⅲ期,17例rCS Ⅳ期;挽救性手术前,17例接受肿瘤根治手术,16例接受放射治疗。应用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挽救性手术缺损,制备时血管蒂内同时保留胸肩峰血管的胸肌支及胸外侧血管的分支,形成起始部不含肌肉的双蒂血管筋膜束。结果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肌皮瓣与受区缝合处局部开裂,经换药1例5周后延期愈合,1例不愈出现咽瘘;13例患者的血管蒂置于锁骨下,另6例血管蒂位于锁骨表面;蒂长平均15.7 cm,最长达20 cm,修复高度达颧弓平面。随访 6~48 个月,10例患者无复发生存,5例患者带瘤生存,4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改良后的胸大肌皮瓣,双血管供血血运得到充分保证,避免了皮瓣局部坏死,其修复半径明显延长,解决了保留胸外侧血管修复半径缩短的难题,在复发头颈癌挽救性手术缺损重建中应用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硫酸钙修复颌骨囊肿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陈玉婷, 魏海刚, 张宏敏, 朱媚玉, 陈春梅
    2017 (4):  361-364. 
    摘要 ( 1167 )   PDF(591KB) ( 219 )  
    目的分析医用硫酸钙骨粒修复颌骨囊肿缺损术后感染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采用刮治术加医用硫酸钙骨粒植入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颌骨曲面体层片(orthopantomography,OPT)或颌骨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囊肿位置和大小。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加医用硫酸钙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及成骨情况。结果3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中,8例术后1周至1个月出现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骨腔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其中有2例伴有全身低热,给予抗感染处理,持续根管开放引流等措施后逐渐愈合。术后复诊成骨情况满意,但与术后未感染的骨腔相比,成骨时间延长。结论医用硫酸钙植入颌骨囊肿术后应延长引流时间,加强抗感染处理,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切口排溢囊内物后摘除皮脂腺囊肿的效果评价
    热娜古孜·阿不都米吉提, 陈伟良, 黄志权, 阿布都克尤木·吾买尔
    2017 (4):  365-367. 
    摘要 ( 497 )   PDF(855KB) ( 465 )  
    目的评价微小切口摘除皮脂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面部皮脂腺囊肿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行手术摘除。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52岁,肿物大小为1.85 cm×1.56 cm。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完整切除,切口长度约0.93 cm,手术时间平均为15.2 min,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随访时间平均41.5个月,术后肿瘤无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观效果满意。结论微小切口排溢囊内容物后摘除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可用于面部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例儿童期颌骨动静脉畸形血管复通的再治疗
    黄子贤,陈耀庭,李世豪,范松,张大明,汪延,严凌健,陈伟良,黄志权
    2017 (4):  368-372. 
    摘要 ( 524 )   PDF(845KB) ( 237 )  
    目的:总结治疗儿童期上、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治疗后血管复通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例儿童期颌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26个月以上的颌骨AV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联合拔牙术,并应用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AVM治疗后存在血管复通。对出现血管复通的患者,再次施以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联合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及拔牙(如有必要)的综合治疗。结果:4例患者随访5~14个月,平均9.5个月,均预后良好,无治疗后搏动感存在或出血。结论:儿童期颌骨AVM综合治疗后,极少病例出现治疗后血管复通,再次应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联合颌骨骨腔内骨蜡填塞以及拔牙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根形种植体制作中的研究进展
    徐逢源, 赖红昌
    2017 (4):  373-376. 
    摘要 ( 289 )   PDF(465KB) ( 364 )  
    ]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材料逐层累加成型、直接制造的科学技术。本文介绍计算辅助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根形种植体,并对其制作方法、特点、临床应用现况、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进展
    张湉, 郭伟
    2017 (4):  377-381. 
    摘要 ( 220 )   PDF(536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伴面部肿胀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丹丹, 杨宏宇, 王宇帆, 胡婕, 金磊
    2017 (4):  382-384. 
    摘要 ( 214 )   PDF(1193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