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8例报道
    张强;张永福;陈林林等
    2004 (1):  63-64. 
    摘要 ( 1659 )   PDF(374KB) ( 789 )  
    复习8例多原发癌(MPC)病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除1例第一原发癌为鼻咽癌外,其余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多中心起源的MPC 2例,相同器官、不同组织来源1例,不同器官、相同组织来源3例,不同器官、不同组织来源2例;同时性癌2例,异时性癌6例。口腔颌面部MPC可分为4种类型,应注意与复发癌、转移癌相鉴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
    朱形好;丁熙;高磊明等
    2004 (1):  61-62. 
    摘要 ( 1679 )   PDF(437KB) ( 745 )  
    目的:观察髁突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3 例髁突骨折采用耳前或下颌下切口,以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随访观察6~36个月。结果: 23 例张口度均大于30mm, 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型满意,无下颌偏斜,关节区疼痛和弹响3例。结论: 微型钛板性能稳定、改建成形容易,钛板内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治疗可免除颌间牵引或缩短颌间牵引时间,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
    陈敏洁;杨驰
    2004 (1):  56-60. 
    摘要 ( 1691 )   PDF(986KB) ( 865 )  
    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和框架的日益完善,内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主要手段已在多个领域普遍开展。本文就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各专业的应用现状加以综述,包括:颞下颌关节疾病中关节盘移位、穿孔、囊内粘连、骨关节病、脱位的关节镜治疗;唾液腺疾病中主导管结石的涎腺镜治疗;内镜辅助下各类开放性手术,如下颌下腺、腮腺手术,三叉神经痛、半侧面肌抽搐和舌咽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眶周骨、颧骨颧弓、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Le Fort I型、Ⅲ型截骨术、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和下颌支垂直切开后退术等正颌手术,骨隆突修整、面部提拉术、咬肌肥大修整、先天性斜颈矫正术,上颌窦、额窦囊肿手术,颈部囊肿摘除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上颌窦底增高术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热疗在头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任国欣;郭伟
    2004 (1):  52-55. 
    摘要 ( 1612 )   PDF(777KB) ( 825 )  
    本文综述了当今热疗联合放、化疗在头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温热(40~44℃)能显著增加放疗和(或)化疗的疗效,并在多方面具有合理性。加热技术的改进确保了有效的加热深度和精确的加热温度。温热的抗肿瘤机理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多项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局部热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的急性烫伤水泡、溃疡或不适(疼痛)。当联合放、化疗时,全身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可接受的中度血液毒性和轻度胃肠道毒性。组织氧和度、p53、Hsp表达等参数可以预测热疗的效果。影响热疗疗效的因素包括热耐受情况、热增敏剂的应用、均匀加热以及有效的治疗温度等。随着肿瘤综合序列治疗概念的建立,热疗在头颈癌辅助治疗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以及骨折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杨壮群;虎小毅;王正辉等
    2004 (1):  48-51. 
    摘要 ( 1588 )   PDF(721KB) ( 842 )  
    目的: 探讨利用螺旋CT扫描建立下颌骨、模拟下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途径。方法: 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下颌骨解剖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库;输入ANSYS前处理程序,获取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获得了形态细致逼真、相似性好的健康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了模拟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骨折愈合进程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应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与Ansys前处理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拟下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旋聚乳酸复合rhBMP-2/hTGF-β1诱导小鼠成骨及其机制的研究
    王伟;邱蔚六;袁文化等
    2004 (1):  43-47. 
    摘要 ( 1537 )   PDF(853KB) ( 719 )  
    目的: 评价消旋聚乳酸(PDLLA) 载体材料复合重组rhBMP-2和hTGF-β1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诱导RCI小鼠股部肌内异位成骨的18只动物模型,实验组(各6只)分别植入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复合材料,对照组(6只)植入PDLLA材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组织病理学和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消旋聚乳酸载体材料复合2种细胞因子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II型胶原蛋白、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等骨基质蛋白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组复合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小鼠肌内异位成骨能力,而单纯PDLLA载体材料无诱导异位成骨能力,表现为小鼠股部复合材料植入区的相对密度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II胶原、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及其基因在2种细胞因子复合材料植入组中均有较高表达,而在单纯PDLLA组则无表达。结论: PDLLA复合rhBMP-2/hTGF-β1具有诱导异位成骨作用,软骨内成骨是其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主要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面部甲醛疼痛模型行为特征及中枢c-fos的表达
    曹利;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康
    2004 (1):  39-42. 
    摘要 ( 1649 )   PDF(842KB) ( 799 )  
    目的: 研究动物清醒状态下颌面部注射5%甲醛对大鼠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特征与中枢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大鼠分为实验组(5%甲醛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对照组(0.9%生理盐水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冲动阻断组(1%Articain 300μl右眶下区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5%甲醛50μl)。观察注射后的伤害性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和脑干c-fos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伤害性擦面反应,此行为反应呈典型的2个时相性:第一时相为注射后0~3min,经过一段平静期,12~42min为第二时相反应期;冲动阻断组仅有个别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对照组无明确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实验组在注射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及腹侧髓质(VLM)可见大量的c-fos表达。冲动阻断组,两侧Vc及VLM c-fos表达数量及范围明显少于实验组。对照组未见c-fos表达。结论: 清醒大鼠甲醛注射法可作为颌面部疼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模型。甲醛作为颌面疼痛刺激剂引发出的疼痛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及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可否作为疼痛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L-1R基因重组质粒在山羊颞下颌关节内的表达
    李鹏;王大章;高占巍等
    2004 (1):  35-38. 
    摘要 ( 1529 )   PDF(728KB) ( 770 )  
    目的: 观察脂质体携带的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I)基因重组质粒注入山羊颞下颌关节(TMJ)上腔后,在 TMJ髁突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中的表达,为施行基因治疗TMJ骨关节病(OA)奠定基础。方法: 将脂质体携带的sIL-1RI基因重组质粒分别注入6只山羊TMJ的关节上腔。注射后第2、4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抽取TMJ关节滑液,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切取完整关节标本以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这些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在山羊TMJ的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及软骨下组织均有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山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等全身重要组织器官中未见表达。结论: 脂质体携带的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可在山羊TMJ有效地表达,关节外组织未见表达,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V16 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p53、p21表达的影响
    帕提曼;曹俊;张志愿
    2004 (1):  31-34. 
    摘要 ( 1595 )   PDF(666KB) ( 972 )  
    目的: 为了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HPV16 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16 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中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HIOEC HPV16 E6、E7、p53、p21蛋白表达,并以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为对照。结果: HIOEC细胞表达HPV16 E6、E7蛋白,野生型p53和p2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结论: p53的失活可能不是HPV16 E6、E7诱导口腔上皮细胞永生化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夹状核酶阻断HPV16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研究
    曹俊;蒋欣泉;潘红芽等
    2004 (1):  26-30. 
    摘要 ( 1655 )   PDF(897KB) ( 787 )  
    目的: 探讨发夹状核酶阻断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能力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HPV16 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HPV16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空白载体对照;潮霉素筛选;斑点杂交检测细胞中核酶的表达;PCR、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细胞中HPV16 E6的DNA、RNA和蛋白表达;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生长曲线绘制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含HPV16 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E6;转导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HIOEC-RZE6和空白载体对照HIOEC-pcDNA;HIOEC-RZE6中核酶转录、HPV16 E6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减缓,出现凋亡;HIOEC-pcDNA中未见同样变化。结论: HPV16 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可以抑制HPV16 E6表达,并阻断HIOEC进一步恶变,诱导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参阳”方对人舌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邱蔚六;张秀丽;蒋灿华等
    2004 (1):  22-25. 
    摘要 ( 1732 )   PDF(835KB) ( 883 )  
    目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药“参阳”方能够延长口腔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率,但其抗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中药“参阳”方对人舌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人舌鳞癌移植瘤模型,共48只,随机分为4组:“参阳”方A组、B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灌胃方法进行药物干预,共30d,观察各组的抑瘤效果及对裸鼠一般状况、生存时间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结果:每只鼠每天喂养“参阳”方72.8mg,能轻度抑制Tca8113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22.04%;裸鼠的脾脏指数明显提高(t检验,P<0.05);生命延长率为18.9%。主要脏器的组织学检查未见病理改变,表明所用剂量药物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参阳”方对荷瘤鼠的直接抗癌作用较弱,其对口腔鳞癌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的麻醉管理
    吴志;陶谦;林筱菊;潘永英
    2004 (1):  19-21. 
    摘要 ( 1722 )   PDF(592KB) ( 826 )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在口腔专科医院颌面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麻醉恢复室成立前后各10个月收治气管插管麻醉手术患者,比较围术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患者回病房后神志清醒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别。结果:收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减少(P<0.01)。回病房后神志清醒病例达100%,回病房后不吸氧SpO2升高(P<0.01)。结论: 口腔专科医院成立麻醉恢复室十分重要,应尽早成立并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舍格伦综合征MRI造影和X线造影的对比研究
    郑凌艳;俞创奇;杨驰等
    2004 (1):  16-18. 
    摘要 ( 1736 )   PDF(569KB) ( 955 )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在MRI造影图像上的特点。 方法:对20例临床上参考欧洲诊断标准已明确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患者进行MRI造影和X线造影,对两者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图像分析显示,舍格伦综合征在MRI造影和X线造影上的表现和分期是较为一致的。 结论:临床使用MRI造影诊断舍格伦综合征和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亚氮镇静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陆斌;薛振恂;张国良等
    2004 (1):  12-15. 
    摘要 ( 1581 )   PDF(843KB) ( 1071 )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O,笑气)镇静复合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埋伏牙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4例应用氧化亚氮镇静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拔除埋伏牙的小儿进行临床研究,测定笑气吸入前、后及手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采用t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4例小儿均顺利完成拔牙术;吸入前、后和手术中心率、舒张压及脉搏氧相比,P>0.05;吸入前收缩压与吸入后收缩压、吸入前收缩压与术中收缩压相比,P<0.01;而吸入后收缩压与术中收缩压相比P>0.05;吸入前、后和手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相比,P>0.05。结论: 氧化亚氮镇静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对于解除需拔除埋伏牙小儿的恐惧心理有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黄盛兴;张春雷;范海东等
    2004 (1):  9-11. 
    摘要 ( 1611 )   PDF(538KB) ( 724 )  
    目的: 应用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诊断髁突骨折。 方法:对28例髁突骨折行螺旋CT扫描检查,作冠状平面与颌面骨三维立体重建,与下颌全景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螺旋CT对28例髁突骨折均可确诊并分类,低、中、高位骨折分别为9、11和8例,全景X线片分别为9、9、4例,剩余2例中位和4例高位骨折漏诊。术后CT复查显示手术复位效果满意。 结论: 螺旋CT冠状平面重建对中、高位骨折有特殊诊断价值,三维立体重建影像直观地显示了骨折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作用。下颌全景X线片的诊断作用有限,可用于颌面外伤患者的初步检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例口腔乳头状涎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林晨;李江;张霞
    2004 (1):  5-8. 
    摘要 ( 2147 )   PDF(692KB) ( 766 )  
    目的:探讨口腔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S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变性质、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学发生。方法: 对6例SP复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随访,其中4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抗体为AE1/AE3、CK8、S-100、SMA、Vim、GFAP。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4岁,男女之比为1∶1。临床无明显症状,肿瘤部位:舌缘3例,腭2例,舌根1例,肿瘤平均直径1cm。镜下见肿瘤无明显包膜,表面为口腔黏膜乳头状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肿瘤形成大小不等的管腔、囊腔样结构,部分管腔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管腔及乳头上皮被覆双层细胞。随访4例,均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结果:表层细胞对AE1/AE3、CK8呈阳性表达,基底层细胞对S-100、AE1/AE3、SMA、Vim、GFAP呈阳性表达。结论: SP为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内形成乳头为特征,预后良好,肿瘤可能来源于类似于分泌管的导管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耳颞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沈宁;杨驰;王旭东;汪涌;俞创奇;蔡协艺
    2004 (1):  1-4. 
    摘要 ( 1646 )   PDF(618KB) ( 862 )  
    目的:评价改良耳颞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2年11月间收治的72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男性35例,女性38例,年龄4~72岁,平均年龄36.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耳颞切口及进路术式,于耳颞部行美容切口设计,先翻开耳前皮瓣,暴露颞浅血管分支,然后沿耳颞神经血管束前缘进入,向前下翻开颞深筋膜瓣,倒“L”形切开关节囊后暴露髁突。结果: 72例患者中获得随访38例(49侧),随访期4~45个月,平均17.7个月。仅1侧右颞区皮肤麻木,3侧额纹消失,总体对手术切口满意度为97.4%(37/38),不满意1例为髁突骨折患者,术后8个月术区瘢痕仍很明显,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结论: 改良耳颞切口及进路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