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Sturge-Weber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陈志方;陈传俊
    2006 (1):  79-80. 
    摘要 ( 874 )   PDF(423KB) ( 227 )  
    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颜面部皮肤微静脉畸形、癫痫、青光眼和脑部异常钙化等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告1例典型病例,对其主要临床特点、发生率、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苏彤;刘冰;胡砚平;等
    2006 (1):  76-78. 
    摘要 ( 1069 )   PDF(594KB) ( 247 )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 本文报告1例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包括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扁平苔癣癌变患者的手术处理:附8例报道
    步荣发;刘荣森;温伟生;等
    2006 (1):  73-75. 
    摘要 ( 1912 )   PDF(559KB) ( 274 )  
    目的:总结8例口腔扁平苔癣恶变为鳞癌(SCC)的病例, 严密观察1~9a,详细记录病变的变化,以求发现其规律。方法:8例口腔扁平苔癣癌变患者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5例同期行择区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定期随访。对3例患者检测CA199、CA125、CEA, 并检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ENA、ANA、CRP、CD4和CD8。4例患者采用中药调节免疫功能,2例患者应用平阳霉素和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Iressa。结果: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和再次癌变,其中1例扁平苔癣病损缓解; 1例虽无肿瘤复发,但第一次手术区边缘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经手术再次将重度不典型增生区切除;另1例患者在右侧颊黏膜癌变切除并择区颈淋巴清扫术后5a,右侧牙龈乳头状增生,病理证实为炎性增生。1例患者在左颊黏膜癌变组织局部扩大切除术、择区颈淋巴清扫术后6a,对侧磨牙牙龈再度癌变,局部切除后6个月,发现右颌下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8例口腔扁平苔癣癌变患者,7例未见复发和颈淋巴转移,预后较好。 从临床观察鉴别扁平苔癣和早期癌变非常困难,但发生白斑样病变并逐渐加重、表面粗糙变硬,或转变为红斑样表现者,应高度警惕,果断切取活组织检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骨发育生物学
    J. A. Helms; R. A. Schneider(史俊;张闻琅译;邱蔚六审校)
    2006 (1):  66-72. 
    摘要 ( 786 )   PDF(1155KB) ( 475 )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血和非驱血状态下制备游离前臂瓣对皮瓣血压及出血的影响
    陈传俊;朱祖武;吴晓亮;等
    2006 (1):  63-65. 
    摘要 ( 771 )   PDF(526KB) ( 287 )  
    目的:比较驱血和非驱血2种状态下制备前臂游离皮瓣对皮瓣血压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在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远心端插入压力传感器,观察前臂驱血后安放电子止血带和未驱血直接安放电子止血带2种状态下皮瓣动静脉系统的血压变化及取瓣过程中的出血量。结果:非驱血状态下,止血带安放后的6min内,桡动脉压逐渐降低,头静脉压先迅速上升后逐渐下降,6min后,动静脉压持平并稳定在20.0mmHg;驱血状态下,止血带安放后的6min内,桡动脉压骤降至 -0.5 mmHg后缓慢上升,头静脉压骤降至0.5mmHg后缓慢上升,6min后,动静脉压持平并稳定在2.0mmHg左右。驱血或非驱血状态下,皮瓣制备中均无动脉性出血,制备完毕放松止血带后,未被结扎的动脉在压力作用下均发生肉眼可见的喷射性出血,可被发现并及时加以结扎。非驱血状态下静脉有适度充盈,便于辨认和结扎,放松止血带后几乎无静脉渗血;而在驱血状态下,静脉无血液而塌陷,难以辨认和有效结扎,放松止血带后皮瓣渗血机会明显增加。结论:非驱血状态下制备组织瓣具有明显优点:可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动脉出血,减少术后皮瓣渗血的机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7 066次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统计分析
    顾飞飞;邱蔚六
    2006 (1):  58-62. 
    摘要 ( 1013 )   PDF(822KB) ( 564 )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住院手术病种的变化,探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手术治疗需求变化的趋势。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54~2003 50年的住院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各类手术、各手术年龄段的构成比及其变化。结果:口腔颌面部住院手术患者中,男∶女为1.48∶1。在各手术年龄段中,<13年龄段的构成比最高,为30.70%;以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划分,其比例依次为中年(37.75%)>儿童(30.70%)>青年(24.63%)>老年(11.16%)。肿瘤及类肿瘤、唇腭裂及面裂和唾液腺疾病的手术次数分列口腔颌面部住院患者手术的前3位,构成比分别为37.11%、29.26%、16.16%;50年来各类疾病的手术次数多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尤以肿瘤及类肿瘤、创伤、牙颌面畸形手术上升较为明显。13~、20~、30~ 3个年龄段手术患者的构成比呈递减趋势,而40~、50~、60~、65~年龄段手术患者的构成比呈递增趋势。结论:肿瘤及类肿瘤、先天畸形、唾液腺疾病手术是目前口腔颌面外科施行最多的手术;同时,创伤、牙颌面畸形的手术呈快速增长,中、老年患者手术次数的增加也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FGF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杨辉俊;杨宏宇;张继斌;等
    2006 (1):  53-57. 
    摘要 ( 760 )   PDF(967KB) ( 306 )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在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脂质体将bFGF-pcDNA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BMSCs中,对稳定表达bFGF的BMSCs从形态、增殖特性(MTT法)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观察。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转染bFGF-pcDNA3后,细胞生长曲线上移,倍增时间缩短,与未转染细胞相比,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转染bFGF-pcDNA3后,细胞生长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大;而细胞形态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表达bFGF的BMSCs能促进自身的增殖,并不抑制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纳米微球介导双自杀基因对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
    余东升;黄洪章;胡晓文;等
    2006 (1):  49-52. 
    摘要 ( 996 )   PDF(750KB) ( 246 )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聚谷氨酸(PEG-PBLG)纳米微球介导双融合自杀基因CDglyTK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以PEG-PBLG纳米微球为载体介导携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glyTK转染Tca8113细胞,通过RT-PCR检测CDglyTK的mRNA表达,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评价其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完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结果:PEG-PBLG纳米微球可介导质粒pcDNA3.1(+)-CDglyTK转染Tca8113细胞,RT-PCR可检测到转染细胞中CDglyTK的mRNA表达。转染后,细胞在滴加 5-FC和GCV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5-FC和GCV联合使用对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用5-FC或GCV。5-FC和GCV联合使用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组(P<0.05)。结论:PEG-PBLG纳米载体介导双自杀基因CDglyTK,可有效杀伤舌鳞癌Tca8113细胞,为舌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中隔对染色法定位舌引流淋巴结的影响
    刘夏诚;谢文扬;邓芳成;等
    2006 (1):  44-48. 
    摘要 ( 877 )   PDF(987KB) ( 380 )  
    目的:研究舌中隔对染料的弥散及淋巴示踪的影响,为临床上舌癌哨位淋巴结活检时规范染料的注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64只成年日本大耳兔按注射部位随机均分为舌尖、舌侧缘、舌中央和舌根4组;分0.1ml、0.2ml、0.3ml和0.4ml 4种美蓝注射剂量,每种剂量注射上述每个部位,每组4只,记录每次实验美蓝的弥散范围和引流第一站淋巴结检出情况;用SPSS10.0软件包、双因素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64例中,60例检出蓝染淋巴结,总检出率为93.75%;其中24例于双侧检出,分属于部位分组中的舌尖组或剂量分组中的0.4ml组。(2)注射剂量为0.1ml 舌尖组的4例均失败,舌尖部和舌其他部位注射美蓝后,淋巴结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剂量组间美蓝弥散范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部位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舌中隔可阻挡美蓝弥散,应用染色法作cN0舌癌SLNB时,应考虑舌中隔的阻隔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6例报道
    韩伟;胡勤刚;杨旭东;等
    2006 (1):  41-43. 
    摘要 ( 1083 )   PDF(618KB) ( 299 )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995-2003年收治的6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6例结节性筋膜炎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肿块呈结节形,直径为1.5~3.5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S”形结构、组织裂隙、外渗红细胞、黏液背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手术切除后,随访1~9a,无1例复发。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骨骨母细胞瘤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侯敏;柳春明;濮礼臣;等
    2006 (1):  37-40. 
    摘要 ( 1125 )   PDF(677KB) ( 429 )  
    目的:探讨颌骨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结合我院近20年收治的 5例颌骨骨母细胞瘤病例, 回顾国内有详细记载的54例颌骨骨母细胞瘤病例报告,对其年龄分布、发病部位等临床发病情况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颌骨骨母细胞瘤以10~30岁发病最多,部位以磨牙区最多,局部膨隆与钝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不同程度钙化的骨样组织和骨质形成, 大量增殖的骨母细胞混杂在富含血管的间质中。结论:全面了解颌骨骨母细胞瘤的发病情况及病理特点,对其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
    付新国;刘霜印;邹伟云
    2006 (1):  34-36. 
    摘要 ( 1097 )   PDF(528KB) ( 217 )  

    目的:评价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作用。 方法:选择在腭裂修复前作声阻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V波反应≥30dB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45例在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B组31例为单纯性腭裂修复,术后2周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组手术前与手术后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手术前与手术后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A、B 2组间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B 2组间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耳置管可作为防治腭裂术后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常规治疗手段,避免黏连性中耳炎发生,提高患者听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袁荣涛;张志愿;胡宇华;等
    2006 (1):  30-33. 
    摘要 ( 1428 )   PDF(563KB) ( 547 )  
    目的:研究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3年1月至2005年5月间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病例的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108例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病例,男68例,女40例,男女比为1.7∶1;年龄28~92岁,60~70岁最好发(29例),其次为50~60岁(22例)、70~80岁(20例)和40~50岁(19例)。发生于腮腺者68例,腭部20例,下颌下腺15例,其他部位包括唇、咽旁小唾液腺等。恶变成分主要为腺癌(26例),其次为肌上皮癌(19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包括低、中、高度恶性),腺样囊性癌(4例),其他有腺鳞癌、上皮-肌上皮癌、腺泡细胞癌、唾液腺导管癌、鳞癌等。5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占4.6%,其原发灶的恶变成分主要为腺癌。结论: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和腭部,恶变成分多为腺癌和肌上皮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恶变成分多为腺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唇腭裂鼻-牙槽骨塑形后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
    李锦峰;牛百平;任战平;等
    2006 (1):  24-29. 
    摘要 ( 1205 )   PDF(1106KB) ( 226 )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后的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31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关闭牙槽骨间隙、唇牵张及鼻矫形;早期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整形术和改良Mohler法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1例唇腭裂婴幼儿经2~3个月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1),裂隙两侧唇组织适度牵张;鼻小柱延长及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P<0.05);牙槽裂隙显著变窄(P<0.01)。术后2例失访,29例患者随访6~30个月,结果显示:上唇和鼻形态俱佳,鼻小柱端正,鼻尖形态改善,双鼻孔、鼻底堤状隆起对称;口腔前庭-鼻腔瘘封闭; 27例患者牙槽突裂隙关闭,牙槽骨连续性及稳定性增强并在原牙槽裂隙处有牙萌出,其中13例牙槽嵴高度、宽度及厚度不足;2例仍有1~2mm的牙槽裂隙。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唇鼻形态及完整稳定的牙槽骨,术前进行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刘冰;赵怡芳;张文峰;等
    2006 (1):  20-23. 
    摘要 ( 1115 )   PDF(832KB) ( 370 )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例下颌支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活检术同期施行负压吸引术,进行定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待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负压吸引术后5个月,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平均缩小67%,病变区解剖结构接近正常。刮治术后,病理诊断4例为Ⅲ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为Ⅱ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增生明显,纤维囊壁组织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刮治术后6~61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负压吸引术作为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初期治疗能较快地缩小病变范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联合二期刮治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最大限度地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性颌骨重建61例临床分析
    林野;王兴;毛驰;等
    2006 (1):  14-19. 
    摘要 ( 1146 )   PDF(995KB) ( 462 )  
    目的:评价采用多种骨瓣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颌骨缺损患者,首先应用多种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然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利用种植义齿重建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岁(20~61岁)。游离髂骨瓣32例,血管化腓骨瓣21例,单纯牵引成骨重建颌骨7例,其他骨瓣1例。共植入种植体247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29例,种植体支持的活动义齿修复32例。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平均追踪49个月(6~114个月),种植体脱落6颗。1例患者在修复完成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含4颗种植体,不计入存活种植体)。至最后复查,共237颗种植体仍在行使功能,累计5年存活率为95.95%。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瓣、血管化腓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能够有效地重建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颈外静脉、颈神经丛深支和耳大神经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疗效评价
    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等
    2006 (1):  8-13. 
    摘要 ( 1124 )   PDF(1197KB) ( 347 )  
    目的:探索一种保证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手术彻底性和避免并发症,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机体功能的最佳颈清扫术式。方法:通过对182例颈淋巴清扫术的回顾性研究,对保留颈外静脉、颈神经丛深支和耳大神经的颈淋巴清扫术式的根治效果、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与常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维持术中较平稳的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接受双侧根治性颈清扫术的病例,保留颈外静脉将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难度,并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其术后肩功能和耳郭和(或)耳后区皮肤感觉功能明显优于根治性颈清术式(P<0.05),而术后颈部复发率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在保证颈清扫根治性的前提下,减轻和避免了术中、术后的颅内高压并发症和肩功能损伤及耳部感觉障碍。本术式适应证广泛,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和cN0选择性颈清扫术的常规术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综合序列治疗
    张志愿;陈传俊;郑家伟
    2006 (1):  3-7. 
    摘要 ( 1176 )   PDF(1071KB) ( 397 )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ccount for 60% of all the lesions in the body and are still great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 because of their unknown etiology and difficulties in management. Successful therapy of these lesions now requires cooperative or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cluding surgical procedure, embolization through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clerosing therapy, laser therapy,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others.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mandatory for different primary sites, clinical types and stag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current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and vascular anomalies based on the authors%27 experienc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Hopefully, with the unraveling of the causative factors of vascular anomalies, more effective and specific treatment will emerge for management of these lesion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