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不同时机牙移动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
    李壬媚;许悦;陈振琦;刘广鹏
    2012 (2):  96-100. 
    摘要 ( 204 )   PDF(1069KB) ( 281 )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 周、8 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 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 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GF-β1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谢宏亮;张彬;徐志英;梁启祥
    2012 (2):  101-106. 
    摘要 ( 213 )   PDF(1012KB) ( 327 )  
    目的:探讨TGF-β1在腺样囊性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浸润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刺激ACC-2细胞,MTT法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MAPK( P38 、JNK、ERK) 的活化及MMP-2表达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刺激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但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均为P<0.01);同时,ACC-2细胞p-ERK1/2、p-P38和MMP-2蛋白表达升高(均为P<0.05),MMP-2 mRNA表达亦升高(P<0.01),但p-JNK1/2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GF-β1可增强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活化p-ERK1/2和p-P38,上调MMP-2的表达。TGF-β1/ MAPK/MMP-2通路可能参与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侵袭能力的调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RNA抑制TGFβ3诱导小鼠腭裂机制的研究
    陈沐;陈亦阳;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2012 (2):  107-113. 
    摘要 ( 227 )   PDF(1394KB) ( 234 )  
    目的:探讨siRNA抑制TGFβ3诱发腭裂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00、400、800pmol)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包裹的TGFβ3 StealthTMRNAi于交配后(days post coitum,dpc)12天做孕鼠宫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空白对照。14dpc时取部分胎鼠腭突,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腭突中TGFβ3、Smad2、BMP2的表达情况。16dpc时再取部分胎鼠腭突,观察腭突融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观察胚鼠腭突的TGFβ3、Smad2、BMP2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均以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宫腔注射800pmol的StealthTMRNAi,可引起TGFβ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400pmol组能显著降低Smad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但BMP2的表达情况未受明显影响。20%~60%的实验组小鼠胚胎腭突不能融合,形成腭隐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TGFβ3、Smad2的表达量较低,而BMP2的表达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在12dpc给予小鼠宫腔注射TGFβ3 StealthTMRNAi,能有效沉默TGFβ3基因,20%~60%小鼠胚胎形成腭隐裂,同时Smad2基因表达下调,但对BMP2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孙宁宁;郭永峰;周青;卢利
    2012 (2):  117-117. 
    摘要 ( 666 )   PDF(1143KB) ( 245 )  
    目的:探讨内镜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收集临床病例38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应用改良耳屏切口作为入路,借助内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并解剖面神经相关分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将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B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的问卷调查,面神经功能评价内镜及射频消融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区疼痛程度、面神经功能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术区麻木程度、面部美观满意度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实施改良耳屏切口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安全可行,并发症低于传统术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侵袭性纤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胜文;阮敏;杨雯君;王丽珍;张陈平
    2012 (2):  118-122. 
    摘要 ( 494 )   PDF(1520KB) ( 305 )  
    目的:口腔颌面部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十分罕见,本文主要分析口腔颌面部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男女比例3∶2;下颌骨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6例发生癌变,局部复发率高达53%;65%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异常增高(P<0.05),提示病变与颌骨吸收关系密切。结论:口腔颌面部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术后放疗,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估骨质吸收的潜在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翼基底的位置
    吴忆来;王国民;杨育生;陈阳;张勇
    2012 (2):  123-128. 
    摘要 ( 311 )   PDF(1001KB) ( 405 )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软、硬组织的对称性。方法:对101例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病例分为A、B 2组,A组为69例未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鼻畸形患者,B组为32例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患者,就INM、LPA、IPA、Gbase、Gsup、Glat、Sbal等反应梨状孔周围骨性结构的鼻翼基底部软组织标志点的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应用SPSS 11.5 软件包,对2组资料中的左右侧成对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其到各个标准平面的距离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健-患侧的对称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后、下、外侧,4对软组织标志点在患侧均较健侧偏后。B组患侧的LPA、IPA点较健侧偏下,仅LPA点较健侧偏后,患侧的Glat较健侧偏后、下,Sbal点偏后。结论:三维CT测量结果提示,未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患者在梨状孔中下份的骨性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裂隙侧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较健侧明显偏移。而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患者,其梨状孔结构的对称性也低于预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0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
    陈辉;刘彦普;刘斌
    2012 (2):  129-133. 
    摘要 ( 214 )   PDF(712KB) ( 449 )  
    目的:通过对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 2.80∶1;20~29岁(30.07%)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时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髁突骨软骨瘤与髁突增生患者的CT表现特点分析
    赵泽亮;沈国芳;石慧敏;董敏俊;王旭东
    2012 (2):  139-145. 
    摘要 ( 634 )   PDF(1109KB) ( 608 )  
    目的:比较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11例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8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病变髁突大小、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周围软硬组织改变。结果:11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CT显示肿瘤与病变髁突无明显分界(8/11)或与患侧髁突有蒂相连(3/11);肿瘤骨皮质及骨髓腔均与患侧髁突相续,瘤体表面均有特征性薄层软骨帽覆盖,瘤体外周密度通常高于中心;瘤体周围均有薄层软组织包绕。患侧颞骨关节面表面均有明显矿化,且因受瘤体压迫改建而较对侧平坦,患侧关节上、下腔间隙较对侧明显变窄;肿瘤生长方向不尽相同。8例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病例CT显示髁突颈部和(或)下颌支延长,髁突形状改变;增生的髁突外周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硬化层厚度较对侧大;骨髓腔密度较不均匀。结论:CT检查能有效提供病变髁突及其周围软硬组织情况,为鉴别诊断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梁衍灿;焦九阳;陈伟良;宇文婷
    2012 (2):  151-154. 
    摘要 ( 357 )   PDF(1299KB) ( 349 )  
    目的:探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磨牙区种植体尖端与下颌管间安全距离的探讨
    李涛;李宁;李宏斌;江莉婷
    2012 (2):  155-158. 
    摘要 ( 436 )   PDF(574KB) ( 522 )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区植入的种植体尖端与下牙槽神经管上缘之间的安全距离。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3例患者全景片中的30颗下颌磨牙区种植体长度,除以对应的种植体实际长度,计算全景片中下颌磨牙区垂直放大率(vertical magnification factor,MF);选择种植体尖端至下牙槽神经管上缘间距离小于2mm的 8例患者的全景片, 测量片中12颗种植体尖端至下牙槽神经管上缘间的距离,除以对应种植体的垂直放大率,计算其实际距离;记录该8例患者有无下唇和(或)颏部感觉异常。结果:1全景片中下颌磨牙区垂直放大率为1.27±0.02;212颗种植体尖端距下牙槽神经管上缘之间的距离为(1.19±0.33)mm(0.69~1.89mm);38例接受种植体植入的患者,无一例出现下唇或颏部感觉异常。结论:下颌磨牙区植入种植体的尖端与下颌管上缘之间保存完整的骨壁,是防止损伤下牙槽神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35例临床分析
    靳职雷;续艳玲;薛雷;魏景健;雷博程;刘征宇;王绪凯
    2012 (2):  159-162. 
    摘要 ( 368 )   PDF(925KB) ( 426 )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2月,35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普萘洛尔治疗,按1.0~1.5mg/kg,每天1次口服用药,连续服用,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血管瘤体积明显减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6例,Ⅲ级(好)16例,Ⅱ级(中)10例,I级(差)3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对体积较大的血管瘤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血管瘤“等待观察”的治疗策略应予改变
    郑家伟
    2012 (2):  163-164. 
    摘要 ( 314 )   PDF(301KB)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例临床分析
    徐国翔;殷学民;吕晓智;张磊涛;任晓旭
    2012 (2):  165-169. 
    摘要 ( 378 )   PDF(1349KB) ( 478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1年期间诊治的8例颌面部IMT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口腔颌面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肉眼观均为实性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软组织黏连,无明显包膜。肿瘤镜检主要有梭形细胞型和黏液血管型2种组织学形态。除1例术后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1~3a,情况稳定,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罕见于头颈部,具有局部侵袭性和复发等低度恶性或交界瘤特点,远处转移少见;手术切除是口腔颌面部IMT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后窝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陈井鑫;廖天安
    2012 (2):  174-176. 
    摘要 ( 350 )   PDF(635KB) ( 313 )  
    软骨黏液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来源的良性肿瘤,绝大部分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的长骨干骺端,很少发生于颌面部,发生于下颌后窝区者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