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型磁牵张器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黄武;曾融生;李玥;周洋
    2013 (4):  269-274. 
    摘要 ( 255 )   PDF(1368KB) ( 313 )  
    目的:研究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新型磁牵张器。方法:选取钕铁硼永磁体作为牵张器驱动装置,与牵张板一起组成其主要结构,牵张板用于移动传送骨盘,外壳采用钛合金。建立小型猪颌骨缺损牵张模型,研究不同强度静磁场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磁牵张器能够达到动物实验牵张力要求(牵张力≥15N),牵张板位移控制在1 mm/次,小型猪传送盘移动良好,在一定强度范围内,静磁场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结论:新型磁牵张器具备牵张成骨实验要求,是理想的牵张成骨器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期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胶原表达的变化
    宋浩;李辉;蔡协艺;杨驰
    2013 (4):  281-286. 
    摘要 ( 269 )   PDF(1052KB) ( 285 )  
    目的:建立生长期兔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检测髁突软骨内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表达,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与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关系,及其与下颌骨发育不对称畸形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机制。方法:取生长期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右侧颞下颌关节手术建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模型,左侧行假手术作为对照。实验动物于建模后24 h、1、4、8、12周分组处死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 软件包对每组样本实验侧和对照侧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Ⅱ型胶原在盘移位后24 h、1、4、8周时与对照侧均无显著差异,12周时较对照侧表达升高(P<0.05)。X型胶原在盘移位后24 h(P<0.01)、1周(P<0.01)、4周(P<0.05)时较对照侧显著降低,8周、12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对兔髁突软骨内成骨过程造成干扰,这种影响可能是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患侧下颌支高度不足和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中HemSC凋亡和VEGF、bF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麦华明;郑家伟;张凌;王延安;秦中平;李克雷;袁伟恩;郑瑞媛
    2013 (4):  287-296. 
    摘要 ( 332 )   PDF(2060KB) ( 329 )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PRN)治疗血管瘤患儿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的作用机制。方法:12例患儿以1 mg/kg·d口服PRN,按每天1次(qd)和每天2次(bid,间隔8 h)随机分为2组,每组6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首次服药后2、6、10、24 h的血药浓度。对体外培养的HemSC分别给予0、0.02、0.2、2、 20 μmol/L浓度的PRN作用后,通过MTT、流式细胞仪分析、反转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其对HemSC增殖、凋亡以及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将HemSC经PRN处理后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联合注入BALB/c-nu裸鼠皮下,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1周后处死取材,行HE染色,测定平均微血管密度 (MVD),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RN对血管瘤动物模型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口服PRN后,qd、bid 2组血药浓度均在2 h达到高峰,qd组的高峰浓度为(207.8±33.9) ng/mL, bid组的高峰浓度为(155.2±40.6) ng/mL,2组消除半衰期(t1/2)超过6 h。qd组在服药10 h时,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而bid组在10 h时血药浓度升高。常规血药浓度的PRN不能抑制HemSC活性和增殖,对凋亡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抑制HemSC表达VEGF、bFGF的mRNA和蛋白质,浓度在0.2~2 μmol/L范围内抑制效果最佳。血管瘤动物模型显示,PRN能使MVD显著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bFGF在IH组织中高表达;应用PRN后,VEGF表达减弱,而bFGF变化不明显。结论:PRN在常规剂量血药浓度内不能促进HemSC凋亡,但可抑制HemSC表达VEGF、bFG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颞下颌关节假体植入山羊后的安全性评价
    沈佩;张善勇;杨驰;恽白
    2013 (4):  297-302. 
    摘要 ( 279 )   PDF(1863KB) ( 255 )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模型,探讨植入后山羊的血液学和组织学变化,评价自行设计的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6个月龄山羊10只,随机选取6只山羊,根据其颞下颌关节螺旋CT所测参数,采用Surgicase5.0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制备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关节窝衬里,钛合金制作下颌固位柄及关节窝上方钛板,钴-铬-钼合金制备髁突。另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切除实验组6只山羊右侧髁突及关节盘,进行全关节置换。术前1周及术后1周、1、3、6个月采血,测定肝、肾功指标。术后3、6个月取山羊的肝、肾组织和假体周围及对侧下颌骨组织,通过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并进行组织病理染色。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能够正常进食。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肝、肾组织病理染色以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组织均无明显炎症反应,实验侧组织在术后3个月成骨细胞较对照侧增多,术后6个月与对照侧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行研制的全颞下颌关节假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KG2D在口腔鳞癌患者CD3(+)CD56(+)NKT细胞中的作用
    孟玉生;杨宏宇;余术宜;杨辉俊;沈时岳;王锋;;马平平;
    2013 (4):  275-280. 
    摘要 ( 260 )   PDF(784KB) ( 371 )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CD3(+)CD56(+)NKT细胞NKG2D受体抗肿瘤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从30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提取CD3(+)CD56(+)NKT细胞,实时定量 PCR和Western 印迹分析NKG2D在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通过siRNA-NKG2D转染方法,分析NKG2D受体对CD3(+)CD56(+)NKT细胞的细胞毒性,分泌IL-2和IFN-μ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CD3(+)CD56(+)NKT细胞NKG2D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 转染siRNA-NKG2D的CD3(+)CD56(+)NK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降低。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口腔鳞癌患者中CD3(+)CD56(+)NKT细胞因NKG2D表达下降,其肿瘤免疫调控作用受到影响。这些发现为NKG2D应用于口腔鳞癌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期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胶原表达的变化
    宋浩;李辉;蔡协艺;杨驰
    2013 (4):  281-286. 
    摘要 ( 172 )   PDF(1052KB) ( 277 )  

    目的:建立生长期兔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检测髁突软骨内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表达,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与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关系,及其与下颌骨发育不对称畸形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机制。方法:取生长期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右侧颞下颌关节手术建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模型,左侧行假手术作为对照。实验动物于建模后24 h、1、4、8、12周分组处死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 软件包对每组样本实验侧和对照侧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Ⅱ型胶原在盘移位后24 h、1、4、8周时与对照侧均无显著差异,12周时较对照侧表达升高(P<0.05)。X型胶原在盘移位后24 h(P<0.01)、1周(P<0.01)、4周(P<0.05)时较对照侧显著降低,8周、12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对兔髁突软骨内成骨过程造成干扰,这种影响可能是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患侧下颌支高度不足和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中HemSC凋亡和VEGF、bF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麦华明;郑家伟;张凌;王延安;秦中平;李克雷;袁伟恩;郑瑞媛
    2013 (4):  287-296. 
    摘要 ( 269 )   PDF(2060KB) ( 294 )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PRN)治疗血管瘤患儿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的作用机制。方法:12例患儿以1 mg/kg·d口服PRN,按每天1次(qd)和每天2次(bid,间隔8 h)随机分为2组,每组6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首次服药后2、6、10、24 h的血药浓度。对体外培养的HemSC分别给予0、0.02、0.2、2、 20 μmol/L浓度的PRN作用后,通过MTT、流式细胞仪分析、反转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其对HemSC增殖、凋亡以及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将HemSC经PRN处理后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联合注入BALB/c-nu裸鼠皮下,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1周后处死取材,行HE染色,测定平均微血管密度 (MVD),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RN对血管瘤动物模型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口服PRN后,qd、bid 2组血药浓度均在2 h达到高峰,qd组的高峰浓度为(207.8±33.9) ng/mL, bid组的高峰浓度为(155.2±40.6) ng/mL,2组消除半衰期(t1/2)超过6 h。qd组在服药10 h时,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而bid组在10 h时血药浓度升高。常规血药浓度的PRN不能抑制HemSC活性和增殖,对凋亡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抑制HemSC表达VEGF、bFGF的mRNA和蛋白质,浓度在0.2~2 μmol/L范围内抑制效果最佳。血管瘤动物模型显示,PRN能使MVD显著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bFGF在IH组织中高表达;应用PRN后,VEGF表达减弱,而bFGF变化不明显。结论:PRN在常规剂量血药浓度内不能促进HemSC凋亡,但可抑制HemSC表达VEGF、bFG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颞下颌关节假体植入山羊后的安全性评价
    沈佩;张善勇;杨驰;恽白
    2013 (4):  297-302. 
    摘要 ( 191 )   PDF(1863KB) ( 250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 口腔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模型,探讨植入后山羊的血液学和组织学变化,评价自行设计的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6个月龄山羊10只,随机选取6只山羊,根据其颞下颌关节螺旋CT所测参数,采用Surgicase5.0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制备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关节窝衬里,钛合金制作下颌固位柄及关节窝上方钛板,钴-铬-钼合金制备髁突。另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切除实验组6只山羊右侧髁突及关节盘,进行全关节置换。术前1周及术后1周、1、3、6个月采血,测定肝、肾功指标。术后3、6个月取山羊的肝、肾组织和假体周围及对侧下颌骨组织,通过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并进行组织病理染色。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能够正常进食。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肝、肾组织病理染色以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组织均无明显炎症反应,实验侧组织在术后3个月成骨细胞较对照侧增多,术后6个月与对照侧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行研制的全颞下颌关节假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46a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中的表达
    石欢;俞创奇;张萍;郑凌艳;王知俊;谢李松
    2013 (4):  303-307. 
    摘要 ( 245 )   PDF(695KB) ( 342 )  

    目的:检测miR-146a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初诊组17例、治疗组28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和14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iR-146a表达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组与对照组相比,miR-146a显著高表达(P=0.0002),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iR-146a表达无显著差异(P=0.2701);初诊组与治疗组相比,miR-146a显著高表达(P=0.0025)。结论:miR-146a在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增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内镜胃造瘘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葛奎;徐兵;张霖;曹大春;朱健;周龙女
    2013 (4):  308-311. 
    摘要 ( 374 )   PDF(554KB) ( 365 )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通路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3例放疗中出现经口进食受限,需要辅以营养支持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EG组47例、鼻饲组56例,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强度的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记录感染发生情况,计算感染发生率及人均疗程总抗生素用药频度(DDDs);比较放疗前后体重、白蛋白以及血清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方面,PEG组患者对放疗的情绪、食欲及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及依从性明显提高,社会生活不受影响;鼻饲组对放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及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及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感染发生方面,PEG组感染发生率为19.1%(9/47),显著小于鼻饲组的33.9%(17/56,P=0.0292);PEG组人均疗程总抗生素用药频度为1.5,低于鼻饲组的4.3。营养指标方面,PEG组患者的体重和白蛋白分别由置管前的(63.6±4.2) kg、(34.0±4.5) g/L下降为放疗后的(60.7±2.5) kg和(31.4±3.8) g/L,转铁蛋白则由(27.6±3.9) μmol/L上升为(28.4±1.3) μmol/L,但无显著差异(P=0.185);鼻饲组则由治疗前(65.3±5.6) kg、(33.7±3.1) g/L和(28.2±2.1) μmol/L下降为治疗后的(58.4±3.3) kg、(29.6±4.3) g/L和(26.2±2.3) 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虽然置管前两组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放疗结束后PEG组体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丢失较鼻饲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作为一种新的肠内营养通路,PEG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的应用不增加感染发生率,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可有效恢复或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死髓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
    伍义强;龚仁国;柯贤俊;李庆华;罗纯锐;阙佳佳
    2013 (4):  312-314. 
    摘要 ( 643 )   PDF(422KB) ( 239 )  
    目的:比较拔除上颌死髓磨牙时,传统的锤挺法与微创拔牙法的优缺点。方法:对300例上颌死髓磨牙病例,随机采用锤挺法(对照组)拔除或微创拔牙法(实验组)拔除,对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微创拔牙法使上颌死髓磨牙的拔除更加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腭-心-面综合征患者语音治疗方法探讨
    蒋莉萍;王国民;杨育生;刘琼;杨阳
    2013 (4):  315-318. 
    摘要 ( 657 )   PDF(661KB) ( 460 )  

    目的:探讨腭-心-面综合征异常语音患者有效的语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腭-心-面综合征行咽成形术后患者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4~17岁(平均10.6岁)。在汉语语音教学基础上,用简单易学的行为模式进行诱导,建立正确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和过度鼻音,采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疗效。结果:57例患者经2~8个月的语音治疗,语音清晰度由治疗前的33.75%提高到治疗后的97.86%,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轻度过度鼻音7例,中度33例,重度17例;治疗后异常鼻音消除者38例,轻度异常鼻音17例,中度异常鼻音2例,经秩和检验,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存在严重语音障碍并伴有学习能力缺陷的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在汉语语音教学基础上,应用行为诱导模式,可以恢复正常语音清晰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D/CAM赝复体同期修复上颌窦癌上颌骨全切除后缺损的功能评价
    侯艳;姜菲菲;卢利;丁晓旭;李巍;郝帅;韩佳利;阎艾慧;姜学钧
    2013 (4):  319-324. 
    摘要 ( 321 )   PDF(1019KB) ( 392 )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CAD/CAM的中空充填式赝复体(简称CAD/CAM赝复体)同期修复上颌窦癌上颌骨全切除缺损后患者的面容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8例T3-4a N0M0上颌窦癌行上颌骨全切除患者,应用CAD/CAM赝复体同期修复缺损。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比较患者戴与不戴CAD/CAM赝复体时以及13例更换永久性赝复体的患者术后12个月戴与不戴赝复体时,面容、语音清晰度、咀嚼、吞咽情况。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戴与不戴CAD/CAM赝复体比较,语音清晰度(t值分别为29.38、136.24),面部凹陷度(t值分别为2.73、4.74和5.92),眼球下坠(t值分别为8.20、15.17和14.74)均有显著差异(P<0.05)。吞咽功能由Ⅳ级到Ⅱ级,提高结果为显效。咀嚼问卷平均23分,能咀嚼硬性和一般食物。13例术后6个月更换永久性赝复体的患者,语音更清晰(t值为102.34,P<0.05)。结论:上颌窦癌上颌骨全切除术后,应用 CAD/CAM赝复体修复缺损,面容及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直接观察上颌骨区域的术腔变化,便于肿瘤复发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上颌窦癌患者上颌骨全切除后同期修复缺损及重建功能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腓骨瓣楔形截骨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陈旭兵
    2013 (4):  325-328. 
    摘要 ( 304 )   PDF(921KB) ( 261 )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楔形截骨塑形与小型钛板分段固定的方法。方法:16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均按改良方法制备腓骨瓣,断蒂前在所需修复下颌骨的角部及颏部的相应位置上,直接由腓骨外侧面楔形截骨塑形,精细磨削截骨面,调整至所需的弧度及角度,采用2块小型钛板在腓骨的不同骨面固定。结果:16例患者的骨瓣及骨皮瓣均存活,出院时下颌骨颏部及下颌角外形良好,咬合关系、语音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术后15例随访3~18个月,下颌骨全景片示移植骨段均一期愈合。结论:应用楔形截骨法塑形结合小型钛板分段固定重建下颌骨,可灵活调整骨瓣所需的弧度和角度,使每个骨段得到充足的血供,有利于截骨段的愈合,安全可靠,制备简便,易于操作和掌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颈横动静脉为蒂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瓣折叠修复口咽瘘
    黄志权;王友元;张丽萍;程蔚琪;陈伟良;游云华;梁军
    2013 (4):  329-333. 
    摘要 ( 298 )   PDF(1065KB) ( 340 )  

    目的: 观察以颈横动静脉为蒂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瓣折叠修复口咽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以颈横动静脉为蒂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瓣修复11例口咽癌切除术后出现口咽瘘的患者,评价修复效果。11例患者包括8例男性,3例女性。口咽部瘘口大小3.0 cm×1.5 cm~4.0 cm ×2.0 cm,颈部皮肤瘘口10 cm×6 cm~12 cm ×7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吞咽和言语功能恢复正常,无瘘管复发和咽腔狭窄。患者对术后外形满意。结论:以颈横动静脉为蒂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瓣是修复口咽瘘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血管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孙桦梁;席善龙;魏景健;刘征宇;雷博程;王绪凯
    2013 (4):  334-339. 
    摘要 ( 357 )   PDF(1418KB) ( 386 )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药,继续服药,瘤体体积无变化。采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按普萘洛尔1.0 mg/kg,泼尼松0.5 mg/kg,每天1次,口服,随访1~3个月。收集患儿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管瘤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评定Ⅳ级(优)6例,Ⅲ级(好)9例,Ⅱ级(中)5例,Ⅰ级(差)0例。结论: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剂量平阳霉素早期干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疗效分析
    沈时岳;邬腊梅;杨宏宇;罗娟;王锋;苏铭扬;
    2013 (4):  340-344. 
    摘要 ( 284 )   PDF(612KB) ( 257 )  

    目的:评价小剂量平阳霉素多次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1年间行小剂量低浓度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的78例增殖早期腮腺血管瘤患儿。分别用数码照片和MRI记录治疗前、后病变的面积,随访时间为0.5~10 a。按初诊年龄分为4组,比较用药剂量、治疗次数和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大部分血管瘤体积明显减小,MRI检查显示瘤体组织纤维化。治愈67例(85.9%),显效11例(14.1%),总有效率为100%。仅15例出现食欲缺乏、发热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低年龄组治疗持续时间为(4.73±0.11)个月,注射总剂量为(2.82±0.12)mL,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结论:小剂量平阳霉素多次注射治疗法对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安全可靠。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用药剂量越小,疗程越短,家长满意度越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
    叶文成;李莹;张波
    2013 (4):  345-348. 
    摘要 ( 497 )   PDF(1736KB) ( 285 )  

    目的:评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腮腺切除术患者142例,抽签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主观症状评价和Minor试验评估2组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6/70例(8.57%)、对照组17/72例(23.61%)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症状(χ2=5.91,P<0.05)。Minor试验中,试验组10/70例(14.28%)、对照组37/72例(51.39%)出现Frey综合征客观症状(χ2=22.07,P<0.01),差异显著。结论:腮腺区域切除或浅叶切除术中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可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制血管化骨瓣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周斌;周苗;陈伟良
    2013 (4):  349-352. 
    摘要 ( 233 )   PDF(470KB) ( 292 )  

    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而骨组织工程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日益增多,预制骨瓣具有创伤小、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可以带软组织、按照支架形状进行预制等优点,成为骨组织修复工程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预制血管化骨瓣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