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9 (4):  288-288. 
    摘要 ( 100 )   PDF(396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沉默环状RNA hsa_circ_0006677 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李翔, 苏文, 张寒雨, 张璧茹, 杨宏宇
    2019 (4):  289-294.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1
    摘要 ( 280 )   PDF(4457KB) ( 154 )  
    目的 研究hsa_circ_000667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定量PCR(qRT-PCR)在40对配对的OSCC组织样品中验证hsa_circ_0006677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hsa_circ_0006677的相对表达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利用qRT-PCR实验检测hsa_circ_0006677在口腔鳞癌细胞系(SCC-9、SCC-15、SCC-25、CAL-27)及人口腔角化细胞(HOK)的相对表达量,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hsa_circ_0006677对口腔鳞癌细胞SCC-15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Graphpad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a_circ_0006677在OSCC组织中与配对的正常组织相比显著下调(P<0.001),hsa_circ_0006677的相对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1,cutoff值为10.7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95和0.7619。qRT-PCR检测hsa_circ_0006677在SCC-15和CAL-27内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在SCC-15细胞内沉默hsa_circ_0006677后,其转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口腔鳞癌中环状RNA hsa_circ_0006677在OSCC中明显下调,沉默hsa_circ_0006677可明显促进OSCC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牛其芳, 李德龙, 杨杨, 秦力铮, 冯芝恩, 李金忠, 韩正学
    2019 (4):  295-299.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2
    摘要 ( 657 )   PDF(4116KB) ( 699 )  
    目的 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细胞模型,作为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 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扩增至第5代。依据缺氧时间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3h/2h组、6h/2h组、9h/2h组;Control组以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实验组分别以低糖无血清培养基于缺氧环境下培养3、6、9 h,后换用原完全培养基复氧培养2 h。显微镜下大体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结构、数目,台盼蓝实验测定存活细胞比例,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Annexin V-PI 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比例。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镜下可见实验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较高;随缺氧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细胞密度减低。台盼蓝实验及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存活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缺氧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实验表明,随缺氧时间增加,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细胞凋亡水平加重。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靠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模型,为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致癌剂4-NQO饮水法诱导小鼠口腔鳞癌模型的建立
    傅友, 许可, 李江, 孙树洋, 张志愿
    2019 (4):  300-303.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3
    摘要 ( 673 )   PDF(3383KB) ( 418 )  
    目的 :使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小鼠口腔鳞癌病变模型。方法 将4-NQO加入小鼠饮水,观察小鼠口腔黏膜的变化。于第12、16、20、24周处死,采集病变组织的样本,确定病变性质,并分离、培养肿瘤细胞。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16周后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外生性肿物发生,直径约0.2 mm。小鼠口腔黏膜肿物H-E染色结果显示,肿物呈外生性或浸润性生长,可见角化珠和明显的核分裂象。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牢固,CK、Ki-67染色阳性,表明此细胞为鳞癌细胞。结论 该模型诱导过程与人口腔鳞癌发病过程相似,是理想的研究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淫羊藿次苷对犬颌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张意闻, 罗远, 郭华艳, 张迎娣, 缪国俊, 黄远亮
    2019 (4):  304-310.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4
    摘要 ( 297 )   PDF(5525KB) ( 215 )  
    目的 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ICSII)对体外培养的比格犬颌骨间充质干细胞(alveolar bone-derived stem cells, A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比格犬颌骨骨片,体外分离培养出dAMSCs,传代至第4代,做多向分化鉴定。以10-5、10-6、10-7、10-8、10-9 mol/L浓度的ICSII刺激dAMSCs后,取1、3、5、7 d的细胞,分别用CCK-8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dAMSCs的增殖及ALP活性;用10-6 mol/L的ICSII处理dAMSCs后14 d,作ALP染色,21 d时作茜素红染色,以判断ICSII对细胞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在成骨诱导及10-6 mol/L的ICSII药物诱导第4、8天后,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析成骨相关蛋白OSX、Runx-2及OCN的表达量;在诱导第6天时,利用RT-PCR分析成骨相关基因OSX、bFGF、Runx-2及OC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的dA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具备多向分化能力;ICSII在不同浓度下均可促进dAMSCs的增殖,其ALP活性亦有提高,且在实验浓度时可观察到钙结节形成。各成骨相关基因在ICSII诱导后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均高于完全培养基组。随着时间延长,加药组Runx-2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 OC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与对照组差距加大;OSX的蛋白表达量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SII可促进dA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CL2和CCR2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博雅, 杨子桧, 王珺, 雷德林, 杨新杰
    2019 (4):  311-315.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5
    摘要 ( 401 )   PDF(3917KB) ( 137 )  
    目的 研究CCL2和CCR2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CL2、CCR2在60例SACC及12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 SPSS 19.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唾液腺组织相比,CCL2和CCR2在 SACC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8.3%。CCL2和CCR2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CL2、CCR2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对SACC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朱昊臻, 孙宇
    2019 (4):  316-318.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6
    摘要 ( 361 )   PDF(2485KB) ( 205 )  
    目的 评估盐酸纳布啡在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常规组(C组)。N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布啡超前镇痛,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术后1、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布啡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纳布啡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追加剂量少于常规组。结论 纳布啡超前镇痛可加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NAM正畸联合Noordhoff手术治疗唇腭裂患儿的效果及对腭部裂隙情况、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石光, 张肖, 孙莹
    2019 (4):  319-322.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7
    摘要 ( 331 )   PDF(3178KB) ( 233 )  
    目的 研究颌腭托矫治器(PNAM)正畸联合Noordhoff手术治疗唇腭裂患儿的效果及对腭裂隙情况、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儿采取PNAM正畸联合Noordhoff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PNAM正畸手术治疗。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2组患儿治愈率、语音准确率、唇腭裂相关裂隙、术后感染以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2组患儿的发音准确率均显著提升(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发音准确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BK横向距离、BK连线、矢状线、MC-矢状线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儿的BK横向距离、BK连线、矢状线、MC-矢状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J-(F-G)显著上升,且实验组患儿的J-(F-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发生感染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309);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结论 PNAM正畸联合Noordhoff手术治疗唇腭裂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唇腭裂隙情况,增强患儿的语音准确性,其安全性较好,家长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气道管理循证实践实施中护士长领导力研究
    李晴歌, 俞蕾蕾, 胡嘉乐, 蒋莉莉, 袁卫军, 阮洪
    2019 (4):  323-326.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8
    摘要 ( 279 )   PDF(3040KB) ( 196 )  
    目的 通过自评和他评了解ICU护士长在人工气道管理循证实践实施中领导力水平,比较2种测评结果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护理管理者循证实践实施中领导力的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42名ICU护士长,填写实施领导力量表(自评版);选取251名ICU护士,填写实施领导力量表(他评版),以测量所在科室护士长在循证实践实施中的领导力。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实施领导力中,支持性领导行为得分在自评和他评中均最高,知识性领导行为得分在自评中最低,主动性领导行为得分在他评中最低。知识性领导行为他评得分显著高于自评得分(P<0.05),支持性领导行为他评得分显著低于自评得分(P<0.05)。结论 在实施人工气道管理循证实践中,护士长的知识性领导行为尤为重要。人工气道管理指南的获取,是护士长制定和落实计划的基础,可更好地支持护士的循证实践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胡阿特·哈德尔, 周伟, 帕尔哈提·艾买提, 胡娟, 王珊,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2019 (4):  327-331.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09
    摘要 ( 627 )   PDF(3830KB) ( 140 )  
    目的 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 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 38.71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 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0例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晓宇, 陈铮晰, 师佳君, 李竹君, 汤霞, 翁梦佳, 黄偲璟, 郑梦婷, 陈振琦
    2019 (4):  332-336.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0
    摘要 ( 358 )   PDF(3941KB) ( 136 )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现状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以促进唇腭裂患儿的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94—2017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0例唇腭裂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400例唇腭裂患儿中,184例(46%)接受母乳喂养,女性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是男性患儿的1.868倍(95%CI:1.241~2.812),家长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医疗咨询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是家长未接受咨询患儿的1.560倍(95%CI:1.018~2.391),唇裂组的母乳喂养率是唇裂伴腭裂组的4.904倍(95%CI:3.028~7.943)。不同类型唇腭裂患儿之间的直接母乳喂养率、软质塑料奶瓶和硬质奶瓶使用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1),单侧唇裂患者的直接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其他唇腭裂患者,单侧唇裂伴腭裂的患者软质塑料奶瓶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唇腭裂患者。不同季节出生的患儿,母乳喂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1374)。结论 本组唇腭裂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全世界范围内的非唇腭裂人群,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专业人士的医疗指导以及腭裂的存在与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2例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远期效果评价
    王健, 何优雅, 陈一铭, 杨溪, 季彤
    2019 (4):  337-341.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1
    摘要 ( 310 )   PDF(3361KB) ( 123 )  
    目的 研究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1—201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随访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2例患者,其中142例随访信息完整。可随访患者中,19例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8个月。单因素分析时,放疗(包含术前、术后)(P=0.02)、小型钛板(P=0.019)以及疾病性质(P=0.02)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放疗(P=0.009)、既往吸烟史(P=0.037)是远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期重建(P=0.069)、术前放疗(P=0.089)的患者、具有发生远期并发症的潜在趋势。结论 术后放疗以及既往吸烟史会导致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远期并发症危险增加,应慎用小型钛板。具有远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6~16个月应该予以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式微动力系统与气动式手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比较
    张瑞, 薛昌敖, 张凤格, 张建华
    2019 (4):  342-345.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2
    摘要 ( 351 )   PDF(2918KB) ( 171 )  
    目的 比较电动式微动力系统和气动式手机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6例患者的212颗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分2次拔除,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方法,分别采用电动式微动力系统和气动式手机进行阻生牙拔除术。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动式微动力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第1天肿胀、疼痛程度均轻于气动式手机组(P<0.05)。结论 电动式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优于气动式手机,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择期半面短小征儿童患者麻醉诱导期困难气道的管理
    方舒东, 支延康, 孙宇, 徐辉, 姜虹
    2019 (4):  346-348.  doi: 10.19438/j.cjoms.2019.05.013
    摘要 ( 338 )   PDF(2344KB) ( 168 )  
    目的 探讨择期半面短小征患儿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及困难气道的管理。方法 对172例拟在全麻下择期行下颌骨牵引器置入或取出的半面短小征患者,于手术前日或麻醉诱导前进行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评估指标为开口度、甲颏距离、下颌骨前伸的能力、颈部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和Cormack分级等。根据患者困难气道的评估结果,采用快诱导、半清醒或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慢诱导气管插管。结果 择期半面短小征手术的患者中,困难气道的比例为31.4%。其中,开口度较差占12.2%,甲颏距离较短占17.4%,下颌骨前伸不能使上、下切牙对齐占8.7%,颈部活动度低占2.3%,Mallampati分级为Ⅲ~Ⅳ级占19.8%,Cormack分级为Ⅲ~Ⅳ级占12.2%。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均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结论 择期半面短小征手术患者困难气道发生率高,应仔细对每例患者行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诱导方式,慎用肌松药,减少气道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臂Kiss皮瓣设计及其应用价值探讨
    陈传俊, 王祎, 王来平, 周瑜, 朱伟政, 彭晖, 项先旺, 章礼玉
    2019 (4):  349-351.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4
    摘要 ( 519 )   PDF(2239KB) ( 370 )  
    目的 对传统前臂皮瓣制备实施改进,寻求符合几何原则的供区直接关闭而免于植皮的制备方法。方法 13例口腔癌原发灶切除后,前臂皮瓣同期修复重建。皮瓣外形设计为展翼式2个亚单位Kiss皮瓣,两亚单位长轴相交呈V字形,皮瓣切取后周边存留组织形成V-Y几何形态。Kiss皮瓣亚单位的长度和宽度根据受区面积大小做适当调整。皮瓣切取后将两个亚单位拼接,经血管吻合移植重建口腔肿瘤切除后的创面,供区按V-Y成形直接拉拢缝合关闭。结果 前臂Kiss皮瓣两个亚单位经拼接后的面积可以达到传统前臂皮瓣制备的面积;皮瓣供区均能一期关闭而无需植皮;2个亚单位均能获得独立血供而成活。结论 前臂2个亚单位Kiss皮瓣设计,V-Y成形直接关闭供区而无需植皮,避免了取皮创伤和植皮区的瘢痕形成,提高了美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例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分类及治疗探讨
    宋昊天, 杨驰
    2019 (4):  352-355.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5
    摘要 ( 471 )   PDF(2957KB) ( 215 )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MRI上关节盘与髁突相对位置的颞下颌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分类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45例颞下颌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依据MRI分为Ⅰ型(关节盘无移位)、Ⅱ型(关节盘移位)、Ⅲ型(骨关节病)及Ⅳ型(存在精神或神经功能障碍),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Ⅰ型28例(62.2%),Ⅱ型12例(26.7%),Ⅲ型2例(4.4%),Ⅳ型3例(6.7%)。Ⅰ型患者采用关节结节增高术或关节镜下硬化剂注射术;Ⅱ型患者采用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锚固)及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辅助关节结节增高术;Ⅲ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手术;Ⅳ型患者均采用关节结节凿平术。随访期间未发现开口受限、开口疼痛、脱位复发。结论 基于MRI影像学特点对颞下颌关节脱位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111例cN0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韩尚志, 吕鑫, 陈喜波, 李乐, 郝丽丽, 张兴乐
    2019 (4):  356-358.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6
    摘要 ( 569 )   PDF(2461KB) ( 218 )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cervical lymph node,cN0)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χ2检验,分析隐匿性转移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7.03%(30/111)。cN0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颈淋巴清扫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3例颞下颌关节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分析
    陈培倩, 陶晓峰, 张春叶, 朱凌
    2019 (4):  359-363.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7
    摘要 ( 689 )   PDF(3944KB) ( 180 )  
    目的 分析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区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TMJ区D-TSGCT病例的临床病史和CT、MRI图像。结果 2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耳前区肿块伴肿胀、疼痛。颌面部CT示TMJ区肿块,平均CT值(72±20.49)HU,增强平均值(125.3±22.68)HU;9例(39.1%)肿块内出现不规则或类圆形相对低密度灶,增强后无强化;14例(60.1%)肿块内出现钙化灶;16例(69.6%)出现TMJ关节间隙增宽;14例(60.1%)出现髁突骨质破坏;17例(73.9%)出现关节窝骨质破坏;6例(26.1%)出现中耳鼓室壁破坏。颌面部MRI示6例(66.7%)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22.2%)肿块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11.1%)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5例(55.6%)肿块内出现囊性变。结论 TMJ区的D-TSGCT主要临床症状为耳前区肿块伴疼痛。影像学特征为TMJ区肿块,CT平扫密度高,增强后强化明显,可有钙化,多伴有髁突、鼓室壁、关节窝骨质破坏。T2WI示肿块内特征性低信号,可出现囊性变。联合运用增强CT与MRI检查能明显提高TMJ区D-TSGCT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蒂颊脂垫在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祝华珺, 肖皖抒, 汤晶, 葛自力
    2019 (4):  364-367.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8
    摘要 ( 319 )   PDF(3419KB) ( 295 )  
    目的 探讨带蒂颊脂垫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 选择86例口腔肿瘤患者,其中,男5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岁。采用带蒂颊脂垫移植即刻修复肿瘤切除术后缺损,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中移植皮瓣均存活,颊脂垫瓣在9~10周内顺利愈合,未覆盖的表面形成上皮化,与正常黏膜相似。随访3个月~3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并发症仅为3.5%。结论 带蒂颊脂垫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并发症少,是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可行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尖-鼻小柱联合缺损改良修复术效果评价
    杨峻山, 杨婧, 李曼
    2019 (4):  368-370.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19
    摘要 ( 272 )   PDF(2245KB) ( 168 )  
    目的 介绍一种鼻尖部-鼻小柱联合缺损的改良修复手术。方法 选择8例鼻尖-鼻小柱缺损患者,根据鼻尖部-鼻小柱创面的大小、形状、深度,设计以内眦动脉分支血管为蒂的额鼻-鼻唇沟联合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轮廓较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改良皮瓣一次修复鼻尖部-鼻小柱缺损,方法可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指南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诊断和检测合格标准、鉴别诊断及其评估
    宋永海, 编译, 车宗刚, 陈正岗, 审校
    2019 (4):  371-376.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20
    摘要 ( 622 )   PDF(4655KB) ( 367 )  
    PIK3CA编码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110a亚基, 已被证实是一种癌基因。PIK3CA体细胞突变会使身体各部位节段性组织生长过度,导致如偏侧过度发育多发脂肪瘤病(HHML)、巨脑畸形-毛细血管畸形(MCAP)、CLOVES综合征等一系列相关罕见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独特而多样,但有些症状相互重叠,疾病命名也比较混乱。研究者对各综合征关注度的不同,导致目前文献出现认识偏倚,使得对PIK3CA基因型-表型的综合分析更加复杂。2013年9月11~1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研讨会,就最新临床及分子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涵盖性术语“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ROS)”达成共识,提出了该谱系的关键临床诊断特征和检测标准,初步统一了过度生长的临床评估和分子学诊断方法,并提出组织过度生长和脉管异常的手术治疗、避免血栓形成的最佳措施以及潜在药物的开发等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会议成果做一介绍,为研究理清思路,并为临床医师诊疗、预测及设计靶向治疗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EGFL7在血管生成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杜仲, 刘嘉靓, 郑家伟, 王延安
    2019 (4):  377-381.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21
    摘要 ( 282 )   PDF(4031KB) ( 186 )  
    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EGFL7)是一类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分子,在包括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肿瘤、心血管疾病、缺血性疾病、炎症等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血管生成调控的角度,对该蛋白的表达分布特点、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改变、分子调控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颈上部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朝阳, 唐璟, 杨宏宇
    2019 (4):  382-384.  doi: 10.19438/j.cjoms.2019.04.022
    摘要 ( 359 )   PDF(2161KB) ( 197 )  
    报告1例颈上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细胞学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生在颈上部者非常少见,其症状和体征与常见的颈部肿物相似,鉴别较为困难,术前易误诊为鳃裂囊肿、淋巴管畸形、舌下腺囊肿等。临床上需完善检查、综合判断、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